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上周六在滬指出,今年中國宏觀經濟面臨從外需為主到內需為主的結構轉型好時機,目前還看不出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跡象。
巴曙松認為,近兩年股市市值大幅上升,其中得益最大的是處于鎖定期的“大非”與“小非”,今年進入全流通時代,市場會發生非常重要的轉型,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之間套利機制建立起來,“大非”“小非”在判斷是否減持時,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率的比較是重要的參考指標。隨著大小非陸續解禁,A股股改后大股東覺得股價估值高,愿意再融資和將資產上市。因此,未來股市將在大幅波動中尋找合理的價格中樞。
巴曙松還表示,今年中國經濟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起點。在美國經歷次債危機后,西方經濟增長明顯放緩,中國以往靠外需拉動的經濟增長方式面臨挑戰,而雪災給了擴大內需的切入點,加上稅收改革、國企分紅等,今年中國經濟可能從外向驅動變為內需推動,目前處于有利時機。
對銀行股,巴曙松提出,目前還看不出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跡象。因為過去幾年,中國銀監會除了考核銀行資本充足率,還要考核銀行撥備率。在不良資產撥備率方面,去年三季末浦發銀行(600000行情,股吧)達到158.76%,在上市銀行中最高;同時去年以來幾次加息,貸款利率提高幅度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存款活期占比越來越大,而貸款收益上升體現在今年一季度,銀行利差將進一步擴大。他說,今年銀行風險主要體現在流動性管理和長貸短存期限錯配管理,尤其在資本市場活躍的情況下,小銀行擁有的優質客戶更愿意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等籌資,吸儲重新受到重視。此外,隨著北京奧運會的到來,期間大量的匯兌和銀行卡等業務將考驗銀行的信息技術能力。巴曙松是在上周六出席“2008年黃金期貨投資報告會暨上海東證期貨有限公司開業典禮”時發表以上觀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