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使得不少四川上市公司在人員、資產、經營等方面損失慘重,也使得公司在后續發展中面臨不少困難。近日,多家四川上市公司高管通過媒體呼吁,希望監管部門、銀行等為受災公司開辟再融資的“綠色通道”,幫助公司渡過難關。
這些“吁請”不是“作秀”。 比如,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再融資有多種硬性指標要求,但這次地震災害卻打亂了一些公司的發展規劃,導致其達不到有關指標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再融資也就成為一道難以跨越的“坎”。 一家四川上市公司去年定向增發收購了大股東持有的一個項目。監管部門審批再融資時,需要參考前次募集資金的使用效果。但這次地震,無疑會使這個項目的工程進度、效益都受到影響。至于還有一些四川上市公司在上市或股改之時承諾,將在規定時限內進行現金分紅。但這次地震使公司現金流非常緊張,這種情況下進行現金分紅,無異于對本來疲憊不堪的上市公司再進行“抽血”;但如果不按照此前的承諾進行現金分紅,則又是一種明顯的違規行為。公司對此憂心忡忡。憑心而論,與前一段時期的吁請“救命”相比,時下的上市公司吁請開辟融資的“綠色通道”,實際上反映了抗震救災進程的深入:抗震救災與經濟發展已經在“兩手抓”。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四川上市公司吁請開辟再融資的“綠色通道”,顯然凸現出一種責任感。它們沒有把“災害”做搪塞的說詞和效率降低的擋箭牌,而是一邊抗災一邊謀劃發展,對這樣的上市公司,我們對它們“特事特辦”,是題中應有之義。這不是給它們“吃偏飯”,而是對于特殊時期出現的特殊情況和問題采用的特殊解決辦法。這種“特事特辦”,在資本市場的其他領域已經在實行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日前決定對受到地震災害影響的四川、甘肅、陜西、重慶、云南等重災省市實施恢復金融服務的特殊政策,對災區不能按時償還各類貸款的單位和個人,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不良記錄,不影響其繼續獲得災區其他救災信貸支持。保監會的領導為現場指導災后保險理賠工作,提出“對于責任明確的要快速理賠,對于責任免除的要研究通融賠付的統一口徑,特事特辦”,“只要客戶能提供投保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不需要保單,核實后都能得到及時賠付。”有的投保人全家都遇難了,相關保險公司在核實有關人士身份以及確認相關理賠信息后,及時將賠款支付給了客戶的親戚。在盡量滿足救災資金貸款方面,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近日明確要求,積極支持地震災害中受損嚴重而又與人民生活和國民經濟息息相關的行業和企業,對電力、電信、公路、鐵路等部門抗震救災的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實行特事特辦,積極支持,及時審批。凡此種種,無不說明,我們對相關上市公司的“特事特辦”,就是在講究時效的前提下,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既保護相關上市公司的利益,同時也保護好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并且盡可能做到二者利益的高度統一。
不過,我又以為,倡導“特事特辦”,對相關上市公司反而提出了“特別”的要求。何為“特事”,為什么要“特辦”,必須“扎扎實實”,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水分。為了使資產投資行為特別是再融資更能符合客觀需要,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在“特事特辦”之前,應對擬投資的項目再進行一次可行性研究。其主要任務是論證新建或改、擴建項目在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效益性,并預測投資后的經濟效益,為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可行性研究,特別要關注自己所在地區的自然特點,要在主體功能區的規劃之下審視融資與再融資行為,凡是地震帶和山體滑坡帶,基本上已經被列為禁止開發區的,融資與再融資行為必須慎而又慎:有些受災地區尚屬于限制開發區,相關的風險提示必須是充分又充分,否則,我們還要為此付出相當大的成本與代價。災后的融資與再融資,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行科學決策。(諸葛立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