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創新已經對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和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甚至影響了央行穩定貨幣政策的執行”。昨日,在首屆銀行理財高峰論壇上,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研究部、金融穩定部主任凌濤表達上述觀點。
理財業務影響貨幣政策效應
截至今年1季度,全國理財產品銷售量達到9100億,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總額,其中,上海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銷售規模為851億。同一時期,我國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包括美次貸危機加劇的國際經濟不確定性,通脹壓力未明顯減少,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和越南危機引發的金融穩定擔憂。
凌濤認為,理財業務屬于典型的表外業務(指不計入資產負債表、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但商業銀行目前的理財業務卻具備了表內業務特征,并正對宏觀調控產生沖擊。比如目前理財市場上規模較大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實質和表內存款差異不大,但央行收縮流動性的上調準備金率就不能應用在這類產品上,縮小了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效應范圍。信托貸款類產品的出現,也規避了央行對信貸規模的窗口指導,使得信貸規則的統計失真,效率下降。同時金融創新也會降低貨幣供應量與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增加貨幣政策制定執行的難度。
凌濤表示,金融創新產品的出現可以分散風險,但也可能加劇風險甚至引發金融危機,為金融體系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維護金融穩定的任務也更為繁重”。
更關注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
銀行在目前的形勢下有發行理財產品的利益訴求,而這又對央行的調控產生了影響,那么無疑對監管層提出了新的要求。
“這個市場(理財市場)涉及了太多的金融領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管理上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或者就是過度管理,或者就是出現很多的空白點。
“我們也并不是否定金融創新,只是強調需要在更加關注和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從事和鼓勵金融創新,”凌濤說,從呵護剛起步的中國理財市場角度出發,監管層也在考慮制定執行貨幣政策時對銀行理財創新的影響。
同時他表示,監管必須跟上金融創新的步伐,否則金融創新就有可能放大與積聚風險。央行作為維護金融體系的主要部門,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測和評估,重點加強對跨市場金融產品的風險監測,努力維護金融穩定,同時央行將完善與其他監管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機制,保障理財產品規范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