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確在流入, 但規模大小尚難定論
據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加額為1539億美元,同期貿易順差與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之和為700億美元,據此,有觀點認為其差額即為流入的熱錢,即一季度進入中國的游資超過800億美元。
但是,這種用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出來的熱錢數量并不準確?!半m然這個指標和熱錢高度相關,反映了潛在的壓力,但并不都是熱錢。”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說。據了解,企業、居民結匯意愿增強,外匯儲備盈余收益增多,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貨幣的升值等因素,都會導致外匯儲備增加,而經由這些渠道產生的外匯并不能算熱錢。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表示,中國的資本市場并未開放,境外資金投資只能通過QFII等有限渠道,規模較小,人民幣升值引起的熱錢流入效應并不大。
另一種觀點同樣認為使用上述“加減法”而計算的熱錢并不科學。但這種觀點認為,熱錢不是很少,而是被低估了。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張明博士認為,現實情況下,熱錢有可能通過轉移定價和虛假貿易、虛假投資或資本金挪作他用等方式進入中國,目前國內熱錢的總規模可能至少有5000億美元。
作為權威部門,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應對跨境資金流動是各個開放經濟體宏觀經濟管理面臨的巨大挑戰。當前我國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增加仍主要來自合法合規的貿易和投資活動,但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不排除違法違規的熱錢流入我國。
顯然,受限于熱錢口徑的界定,以及熱錢進入渠道的隱蔽性,目前對其規模尚難作出準確統計,市場上難免出現諸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一個公認的觀點是,受中美利率倒掛、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內樓市、股市上漲預期等因素的影響,熱錢確實正在進入國內。
熱錢風險值得關注,暢通外匯投資更為關鍵
對熱錢規模的判斷可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但透過這一現象,我們卻發現有兩個問題不能不引起關注:第一,熱錢有可能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對此須防患于未然;第二,諸多非熱錢因素導致外匯儲備較快增加,這同樣值得警惕。
熱錢涌入的風險不可小視。過多熱錢的進入將導致更多基礎貨幣被迫投放,加劇國內的流動性過剩,熱錢進入股市、樓市后,還會助推市場價格的非理性上漲,加大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宏觀調控的難度。一旦熱錢大規模撤出,同樣會給經濟安全帶來風險。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國家帶來了巨大災難,而其主要誘因之一就是大規模熱錢在短期內的進出所致。
熱錢問題,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4月19日,國務院召集財政部、發改委、央行等部門,就熱錢監管進行討論研究。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央行正在密切監測流入中國的國際資本。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外匯管理工作將把重點放在嚴格外匯資金收結匯管理,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的外匯檢查力度等方面,并將會同相關部委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多,并非都是熱錢惹的禍。企業、居民大量結匯,外匯投資收益增加等也是重要原因。據央行統計,今年一季度外幣存款減少55億美元,同比多下降達89億美元。這自然是受到了近期國際經貿環境趨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但從更為長遠的視角來看,外匯投資渠道的匱乏和束縛是更重要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財政研究所教授孫玉棟表示,目前企業和居民在境外投資時須辦理的審核手續非常繁瑣,投資金額受到嚴格限制,相關投資渠道也比較少。國內居民自有外匯資金只能投資于B股、QDII和有關外幣理財產品等,并且據市場反映,選擇QDII等渠道進行投資,收益并不可靠。據2007年第四季度基金季報,華夏全球精選等四只QDII基金凈值全部呈現負增長,其中3只跌幅超10%??紤]到安全性等因素,居民更愿意將外匯存在銀行。而人民幣升值加快,居民不結匯還能做什么呢?
市場呼喚外匯投資渠道的拓寬。丁志杰建議,今后在進一步擴大QDII額度及其投資范圍的基礎上,必須在外匯市場上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方便企業和個人“走出去”進行實業和金融投資;對于國家外匯儲備,則應擴大、優化其投資組合,提高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益。如此,不僅能改變國際收支失衡的現狀,減輕熱錢流入可能帶來的風險,更可以真正實現“藏匯于民”。
理性看待外匯儲備,“藏匯于民”還需完善政策
目前,無論是因為貿易順差還是熱錢流入、結匯增多,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確實呈現出不斷增長的態勢。對此,市場上再度出現一個老生常談的疑慮:我國的外匯儲備是不是太多了?是否應該考慮減少外匯儲備?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李揚認為,外匯儲備增多意味著我國對外經濟實力的增強,只要我國經濟增長是健康的,外匯儲備的增加就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以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規模,很難說“外匯儲備已經過多”。我國擁有13億多人口,如果按人口平均,我國的人均外匯儲備尚不足800美元,這一水平與日本、德國等外匯儲備比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是非常低的。當然,對于部分來自熱錢流入,企業、居民結匯意愿增強等而增加的外匯儲備,需要相應地加強監管或理性疏導,化風險于未然。
丁志杰認為,目前國內面臨流動性過剩的困境,不斷增長的外匯儲備成為眾矢之的,但實際上,我們目前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外匯儲備及其所產生的收益,更及時地監測和化解風險,讓居民“藏匯”有利可圖。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問題。(記者 崔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