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王宇、姚均芳) 中國人民銀行8日發行今年第一期期限為3個月的中央銀行票據,最高發行量為500億元。不過,相比于500億元流動性的回籠,市場更為關注的是,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將分別有數千億元和上萬億元資金陸續解禁到期并流向市場,這樣的巨額資金解禁在以往年初時并不多見。
根據央行相關公告可以看出,今年1月份到期的央行一年期票據將達到2300億元左右,如果把到期的三月央票和正回購計算在內,1月份央票和公開市場滾動操作將累計向市場釋放資金超過5000億元,一季度解禁資金也將超過萬億元,巨額資金將向市場釋放出大量流動性,毫無疑問這將有助于國家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充裕資金的解禁是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體現,其中一部分流動性一定會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必將有利于擴大內需。”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丁志杰認為,2008年年初時,我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在公開市場大量發行票據回收流動性,2009年起這些資金紛紛解禁到期。與此同時,自2008年四季度起,央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減了公開市場操作的節奏和力度,逐步放松流動性,這些因素將共同推動2009年資金面寬裕狀況。
2008年下半年以來,公開市場在減少資金回籠的同時,還在操作結構上進行調整。先是于7月份宣布暫停三年央行票據的發行量,此后,又于10月底宣布隔周發行供應量最大的一年和3個月央行票據,并且在12月初宣布暫停了一年央行票據的發行。
毫無疑問,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必將助推經濟的平穩增長。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如果將中國經濟比作一條大船,貨幣就是“載舟之水”,金融的作用則在于促使“資金之水”流動起來。年初公開市場解禁的大量資金,即可視為“資金之水”正從“堤壩”中釋放出來。
“一方面大量到期的資金進入銀行體系,另一方面央票發行節奏放緩甚至是‘斷供’,這些因素都對鼓勵銀行放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釋放的流動性在不能回至央票市場的情況下,一定會流入實體經濟。”丁志杰說。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王國剛認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越來越多資金進入到銀行。為了減少對資金的持有成本,銀行肯定會想辦法,尋找有競爭力的企業,增加放貸規模。
央行日前召開的工作會議也指出,保持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鼓勵銀行對基本面和信用記錄較好、有競爭力、有市場、有訂單但暫時出現經營或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鼓勵銀行開展出口信貸業務等,引導金融機構用好新增信貸資金。
“而三月期央行票據的發行,是央行考慮到當前貨幣市場進入空當期,銀行可投資的金融產品偏少,央行為提高銀行收益率而采取的公開市場常規操作行為。”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郭田勇認為,基于節日因素,1月份銀行不會出現大量放貸行為,不過巨額到期資金今后一定會給信貸市場帶來推力。
此外,丁志杰認為,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必將助推市場利率的下行,這將進一步加大央行繼續降息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