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應投向何方
學者對是否減持美國國債存分歧
據5月31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在美國財長蓋特納訪華之際,國內媒體和網絡上關于是否該減持美國國債的討論也甚為熱烈。為此,《環球時報》5月30日采訪了23名中國著名經濟專家,其中有8人支持大幅減持美國國債,15人表示反對。顯示中國國內在中美經濟關系新定位的問題上,同樣存在很多分歧。
《環球時報》就“你是否支持中國大幅減持美元國債”、“你是否認為美元國債已使中國承擔很大風險”、“如果中國減持美元國債,中國外匯儲備應投向哪”等三個問題對23名中國知名財經領域專家做了調查。
結果顯示,其中8名專家支持大幅減持美國國債,15人表示反對。在第二個問題上,6名專家否認美元國債已使中國承擔很大風險,17名專家則持肯定態度。接受采訪的專家在“如果中國減持美元國債,中國外匯儲備應投向哪”這個問題上態度復雜,其中13人認為應投向“資源領域”,6人選擇了“企業并購”,5人選擇“股票債券”,各有2人選擇了“實體經濟”和“區域投資”,選擇“其他”的為3人。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美國財長蓋特納這次來訪,估計會提讓中國增持美國國庫券。我們要問,美國要不要負起金融大國的國際責任?美元是國際貨幣,現在只有30%的美元在美國國內流通,其他都在海外流通。美國大量印制鈔票,是否是負責任的舉動?周世儉表示。中國要做負責任的大國,但不是為美國負責。中國首先應該為13億中國人負責,不要當“國際雷鋒”。
金融專家譚雅玲表示,對美國國債的減持,要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這個“減持”是一種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行為。而且減持的話題不能一邊倒。我們的戰略應該是隱蔽的。蓋特納這次來討論美國的財政政策問題,值得關注的首先是為什么美國財政政策要在中美戰略對話中討論,因為這是美國國內的貨幣政策問題。美國出現了財政赤字,想讓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中國的態度應該是一個中性的態度,不排斥,也不積極。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德峰說,解決美國國債過多的問題在于如何從根源上解決大量的美元資產。所以,我們應該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動力,而不是靠擴大出口。在我國早期鼓勵出口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以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來大量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外匯儲備又面臨著美元貶值帶來的資產風險。因此,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靠擴大內需來發展經濟,就不會產生那么多的美元資產,也不會帶來那么多的投資難題。
附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23名中國著名經濟專家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所副所長丁一凡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萬軍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研究部經理田云
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部主任李偉
中國美國經濟學會理事何偉文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副教授何曉宇
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逢明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央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德峰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
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陳寶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周琪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胡志浩
商務部研究院市場建設部主任唐淳風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梅君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韓復齡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經濟外交中心副研究員 焦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雷達
金融專家譚雅玲
(按姓氏筆畫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