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證監會已經受理188家公司的創業板上市申請,其中28家完成招股,準備首批在交易所掛牌上市,它們不僅融到了154.8億元的發展資金,而且媒體的頻頻報道極大地擴大了它們的知名度。投資者對創業板的熱情漸高,反映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但不可忽視創業板蘊含的投資風險。
“出頭鳥”獲益匪淺
首批上市的概念,讓28家創業板公司得到了市場的極大追捧,統計顯示,計劃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已經完成發行,從發行結果看,全線超募,28家公司計劃募資67.4億元,實際募資高達154.8億元,平均超募125%。這一融資水平遠遠高于與創業板相似度最高的中小板市場平均水平——今年中小板市場累計發行27家公司,平均超募比例為69%。
具體來看,在這28家創業板公司中,神州泰岳、上海佳豪等17家公司實際募集資金達到了計劃募集資金的兩倍多。其中,神州泰岳計劃募集5.0億元,而實際募集18.3億元,超募13.3億元,實際募集的資金是計劃的3倍多。
對于創業板的超募現象,證監會已經開始關注并采取了有效措施,要求募集資金只能用于主業,設立專戶存儲制度等,防止超募資金被濫用。創業板公司也都開始制定和披露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
“此次募集資金凈額為17.03億元,公司將嚴格按照《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內容進行使用。”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王寧說,對于超募部分的資金使用,出于謹慎的考慮,公司將根據公司的發展規劃及實際生產經營需求,圍繞著主營業務方面進行積極、深入的探討,妥善安排超募資金的使用計劃,提交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及時披露。
不僅僅是收獲了巨額的資金,首批28家公司還收獲了巨大的知名度,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媒體的報道使它們幾乎家喻戶曉,相當于免費做了無數次的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