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盡管基金業規模與2007年年底相比仍比較低,但良好的業績收益已讓不少基金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昨天統計了2009年基金業值得回味的十個“大事件”。
1.股票基金重拾舊山河
回想慘淡的2008年,股票基金全線虧損,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基金專業理財的形象和能力遭到很大質疑。今年,情況徹底逆轉。
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累計創造利潤近6000億元;截至11月末,其平均收益為62.65%。在主動管理的偏股型基金中,今年以來收益率有8只超過100%。其中,華夏大盤收益率高達111.10%,位居第一;新華優選成長、銀華核心價值優選漲幅分別達109.91%、108.17%,緊隨其后。
2.固定收益基金遭巨贖
2008年權益類基金度過了“灰頭土臉”的一年,其中表現最好的,虧損也超過30%;而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類基金當年順風順水,成了熊市的“避風港”。
但風水輪流轉,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內股票市場上漲,債券牛市似乎到了頭,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不僅相對收益率處于絕對劣勢,而且絕對收益率也遠不如2008年。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末,債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已從去年的6.29%大幅下降到4.41%左右,貨幣基金則從3.4%下降到1.40%左右。收益的下滑導致固定收益類基金遭到投資者的巨額贖回。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2009年以前成立的債券基金份額比2008年底減少了1065.76億份,降幅高達62.59%;同期貨幣基金份額減少2772.24億份,降幅更是高達71.24%。
3.量化基金迎來中國年
自2004年、2005年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和上投摩根阿爾法基金分別發行后,量化基金在國內便再無聲息。但今年以來,嘉實、中海、長盛、華商和富國等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量化產品,掀起了一股量化基金的發行熱潮。截至11月末,已發行的6只量化基金規模達244.85億份。
4.基金“一對多”專戶出爐
2009年9月初,多家基金公司的“一對多”產品拿到準生證。截至11月,共有33家公司的106只產品獲得批文。
面對基金公司所開的“小灶”(基金“一對多”產品),起先市場趨之若鶩,先發的“一對多”產品規模不乏達三四億元的。但由于“小灶”接踵而至,后發的一些“一對多”產品在募集上開始遇到困難,甚至5000萬元的產品規模底線也難以逾越,由此出現了獲批的產品因在募集期未能籌滿5000萬元而告吹的案例。這給不少基金公司敲響警鐘。
5.指數基金趕上“大年”
截至12月初,今年以來已有22只指數型基金成立,超過歷年指數基金的總和,而且目前還有6只指基正在發行中。除成立數量之外,今年指數型基金品種也大為豐富,出現了分級指數型基金、ETF聯接基金等創新品種。在跟蹤標的上,標的指數的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6.“老鼠倉”困擾基金業
2009年5月,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基金經理張野因“老鼠倉”被證監會調查;11月,長城、景順長城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劉海、韓剛和涂強又因涉嫌做“老鼠倉”被稽查。
從張野到涂強、韓剛、劉海,2009年基金業一再爆出基金經理“老鼠倉”案件,使得基金公司的公信力再次受到挑戰。“老鼠倉”案件頻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監管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不力等原因。此外,基金經理激勵機制有待完善,也是一個深層次的因素。
7.年內高管變動或破百例
業績的強勁反彈,并未讓基金公司的高管及基金經理享受歌舞升平。相比慘淡的2008年,今年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變動反而更加頻繁。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9年11月末,基金公司已發生90多起高管變動,涉及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而隨著年底華安、上投等公司換帥事宜塵埃落定,基金公司高管變動全年有望突破百例。
此外,今年還有260多只公募基金發生基金經理變更事宜,不少公募基金經理繼續奔向私募,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
8.QDII基金“洋教練”下崗
2009年2月23日,工銀瑞信全球基金公告,解除與瑞士信貸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關系;7月,南方全球基金將境外投資顧問更換;9月,嘉實海外基金公告稱,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不再擔任其投資顧問。當年基金公司涉水QDII基金時一般都請了“洋教練”,畢竟“洋教練”對海外市場更加熟稔。但QDII基金出師不利,“洋教練”們頓遭遺棄。
本土基金公司開始借道香港市場進軍海外:2008年7月,南方基金成立香港分公司;2009年2月,嘉實基金成立香港分公司;2009年5月,華夏基金成立香港分公司。
9.基金評級九大禁令出臺
2009年11月17日,證監會基金評價業務九大禁令出臺:禁止對不同分類的基金進行評價;禁止對同一分類中樣本個數不足十只的基金進行評級或單一指標排名;禁止對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計劃進行評價;禁止對處于建倉期的基金進行評級,等等。
10.監管層念跳槽“緊箍咒”
近年來基金經理頻繁跳槽等現象,引發市場關注和爭議。證監會于今年3月21日發布了《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人員管理指導意見》,加強對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交易操作、公開言論等的規定。這意味著,證監會已念起約束基金經理頻繁跳槽的“緊箍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