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基金公司再掀自購“小高潮”,且出手“闊綽”。2個多月時間,已有華夏、易方達、廣發和大成4家大基金公司動用7億元進行“自購”,且明顯“青睞”指數型基金。業內人士認為,大基金公司增持指數基金,一定程度上表明基金公司對后市的看好。
大基金公司頻繁自購
當市場再次在3000點附近展開“拉鋸戰”,大基金公司則再掀自購“小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從最近兩次大公司密集自購的時期來看,均為市場在3000點附近膠著,市場趨勢并不明朗之時。
此輪“自購潮”始于華夏基金,該基金公司在歲末年初先后兩次公告,運用固有資金進行基金投資。此后,大成基金在今年1月末公告“自購”,易方達、廣發則先后在2月份公告“自購”。
2個多月時間,已有華夏、易方達、廣發和大成4家大基金公司動用7億元自購基金。值得注意的是,指數基金成為基金公司自購中最受“青睞”的產品。據統計,上述4家基金公司自購的8只基金中,有5只為指數基金,除了易方達每只自購1.5億元的易方達上證50、易方達滬深300和易方達深100ETF聯接基金以外,還有華夏滬深300和大成中證紅利兩只指數基金分別被基金公司自購了5000萬元。
上一波基金公司自購潮來則發生在2009年8月份中下旬,短短9個交易日間,就有包括華安、華寶興業、華夏、廣發、大成和匯添富在內的6家基金公司發布自購旗下基金公告,成為基金業史上最密集的自購。上述6家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基金共計金額接近4億元,且均為旗下偏股型基金。
樂觀看待后市?
大基金公司在3000點附近兩次密集自購,這在歷史上并不多見。
據悉,自購基金使用的是基金公司自有資金,且按照證監會的規定,基金公司持有自家開放式基金的期限不少于6個月,因此歷來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都被投資者看作是風向標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4大基金公司密集自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公司對市場的看法。去年8月份,市場大幅下挫,當時6大基金公司齊出手自購,隨后市場止跌企穩,基金公司成功“抄底”。
某基金分析師表示,在基金發行困難的情況下,對于新基金的認購,可能更多是出于市場營銷的目的,對投資者進行基金投資的參考意義不大。而申購老基金的行為,更多地體現了基金公司對相關基金投資運作能力的信心,其中業績在所有同類型基金和公司內部基金比較中都比較突出的基金,值得基金投資者進行長期跟蹤。
從此輪基金公司自購小高潮可以看出,基金公司在自購時更多地傾向指數型基金。分析人士認為,這表明部分大基金公司對旗下指數基金寄予厚望,增持指數基金則直接地表達出基金公司對后市的看好。(吳曉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