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列為工作重點。現階段,“調結構”的主要內容包括繼續推進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等。可以預計,資本市場的服務重心勢必轉向“調結構”,一系列相關創新舉措有望陸續推出。本報今日推出專題,對加快結構調整背景下的資本市場進行前瞻性分析,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調結構、保增長”,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資本市場無疑將在這場攻堅戰中擔當重任。融資、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兩大核心功能。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背景下,資本市場這兩大核心功能將在2010年蝶變升華,舞動經濟大局。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09年12月指出,我國股市在全球市場中率先回升,市場功能穩步發揮,投資者信心增加,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在談到今年資本市場改革監管的指導思想和重點工作時,尚福林指出,要認真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及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資本市場改革監管的指導思想和重點工作,更加自覺地把資本市場監管工作融入服務經濟發展的大局之中。
今年資本市場發展的亮點很多:例如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得推出,發行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加快創業板市場發展和場外市場建設等等,所有這一切,其根本出發點都是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這一重心,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中國經濟向上格局已經奠定,由“保增長,調結構”轉變為“調結構、保增長”,預示著經濟發展前景將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資本市場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平臺,結構性機會將是今年最重要的機會。正如不久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指出,伴隨經濟好轉,我國股市逐步回升,資本市場將為調結構發揮積極作用。
資本市場為經濟調結構大局服務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核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融資為實體經濟源源不斷地“輸血”,也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并購重組功能——使得企業和經濟主體得以做大做強,從而優化了資源配置提升產業水平。資本市場所展現的“雙核”功能將在“調結構、保增長”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核心功能一:融資輸血
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
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最重要功能。
2009年,資本市場融資功能的充分發揮對于我國經濟率先復蘇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助推器”作用。統計顯示,2009年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總額達到了5063.35億元,同比增長46.45%。111家公司IPO共募集資金2021.97億元。其中,中國建筑募集資金501.6億元,中國中冶募資189.7億元,此外中國重工、中國北車、招商證券和光大證券的募資額均在百億元以上。2009年共有13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增發融資,募資約3032.8億元(含定向增發資產認購)。從行業來看,房地產行業共有17家公司進行了增發融資,募集資金合計483.11億元,是各行業中融資規模最高的。除了增發之外,10家上市公司選擇了配股的方式進行再融資,募集資金合計105.97億元。
十年磨一劍!創業板的推出是2009年資本市場的一大亮點。42只創業板公司共計募集資金246.99億元。創業板的成功推出為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打開了一扇重要之門。
在股票市場融資規模不斷提升下,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也同步增加。2009年中國企業債券共發行165只,發行規模歷史性地突破了4000億元,達到4214.33億元。2008年全年發行企業債61支,發行規模為2366.9億元。全年4000多億元的企業債募集資金,絕大部分投向了政府鼓勵項目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如重點支持了能源、交通、鐵路、城市軌道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支持船舶、石化、紡織、輕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涉及的重大項目建設。其中,鐵道部發行了1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國家電網公司發行了400億元企業債券。資本市場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力度和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據悉,證券監管部門今年仍將通過穩步發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場,完善并購重組市場化制度安排,支持并購融資方式創新,以及加快發展創業板市場、加快場外市場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從而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這對于增強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有效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為企業發展提供必需的資金等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經濟,一定要與實體經濟相結合,這是金融危機給我們的教訓。”談及資本市場新近的一系列變化,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如是說。
鏡頭一:廣東金融業完成了“蝶變”,資本市場唱主角。
2009年,廣東省全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資本市場在此過程中功不可沒。據統計,廣東省全年共有26家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上市,通過國內資本市場籌集資金688億元,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融資額占比達45%。此外,廣東通過發行中期票據、地方政府債券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為重點項目建設籌集了600億元資本金。亞洲金融危機中,廣東金融業損失慘重,而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中,廣東金融業為實體經濟“雪中送炭”,這樣一個“蝶變”的奧秘就是資本市場的成熟與發展。
看來,資本市場恢復融資功能,不只是為上市公司輸血,更是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當融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一種常態時,經濟增長的動力就不會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