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
本報告使用數據均來自上市公司年報和招股說明書,本報告結論系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對上市公司年報數據所作出的客觀陳述及獨立分析意見,不構成對上市公司年報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的確認、承諾或保證,也不代表深交所立場或意見。
本報告任何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報告內容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它損失,深交所綜合研究所年報分析課題小組不承擔任何責任。
任何機構或個人使用本報告內容,即視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聲明全部內容。
前言
截至2010年4月30日,深交所938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9年報,其中主板公司485家,中小企業板公司395家,創業板公司58家。這是深交所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來,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以年度報告形式的第一次集體亮相。
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旨在為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風險特征的企業提供融資平臺,深化對中小企業和自主創新企業的支持。本報告試圖根據2009年度上市公司的年報,并結合近三年年報和招股說明書數據,通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實證分析,初步反映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情況。由于中小板特別是創業板的推出時間不長,樣本數量有限,年報統計分析結果有待今后繼續跟蹤和檢驗。
根據938份年報的全樣本統計分析,我們的初步結論是:(1)2009年度,上市公司業績在整體上實現了顯著增長,實現平均每股收益0.3539元,同比增加27.76%,凈資產收益率10.35%,同比上升1.45個百分點。中小板業績增長的持續性和創業板的高成長性比較突出,多層次市場支持實體經濟中的優質企業取得成效;(2)2007-2009年,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在業績表現和業績變化影響因素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板塊特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多層次市場體系各個板塊在功能定位上的特點;(3)三個板塊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業績分化、高增長可持續性以及高送轉問題,需要引起關注。
一、2009年度上市公司業績總體情況
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延續,為應對金融危機影響,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宏觀政策措施,并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提高經營水平,一批上市公司抓住了行業整合、行業復蘇,以及新興行業崛起帶來的機遇,實現了高速增長。2009年度,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公司業績在整體上實現全面增長(見表1)。
1. 主板上市公司業績呈現強勁復蘇態勢
2008年度,金融危機導致主板公司業績陡降:485家公司平均營業利潤由27,746.10萬元下降到15,631.99萬元,平均利潤總額由30,475.43萬元下降到19,251.08,平均凈利潤由21,496.73萬元下降到13,211.9萬元。三項利潤指標的下降幅度均高達40%左右。
2009年度,主板公司業績恢復增長,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39%。盈利水平強勁反彈,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高達54.46%;63.51%的公司實現盈利增長,整體盈利能力較2008年度大幅回升。平均營業利潤25,807.14萬元,平均利潤總額29,323.28萬元,平均凈利潤20,532.68萬元,基本恢復到2007年的水平。
深交所主板485家公司絕大部分已上市10多年,分化十分明顯。一批公司已經成為主業突出、行業領先的藍籌股公司,一批公司通過并購重組、整體上市等積極優化整合產業鏈,為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基礎。分析2009年度報告,正是這批公司業績的快速回升在整體上帶動了主板公司業績平均水平的大幅度增長。
此外,主板485家公司主要分布在傳統行業,行業景氣的周期性特點明顯,業績波動對宏觀經濟環境敏感。主板公司盈利水平在2008年和2009年度的大幅波動,折射出了國民經濟運行這兩年的整體變化情況,也是中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率先復蘇的一個體現。
2.中小板上市公司業績高質量穩步增長
在金融危機中,中小板公司表現出很強的抗風險能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8年度,業績增長放緩,但絕對水平沒有下降。2008年度平均營業利潤9,928.92萬元,平均利潤總額10,653.17萬元,平均凈利潤8,486.48萬元,與金融危機爆發前2007年度的9,730.00萬元、10,383.75萬元、8,057.50萬元基本持平。
2009年度,中小板公司重新步入穩步增長軌道:395家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9%,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27.08%;77.22%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其中233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占比58.99%;30家公司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超過50%,占比7.59%;虧損公司由19家減少到13家,占比3.29%。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2009年度已經是中小板公司整體業績水平連續第6年實現正增長。尤其是2004年中小板首批上市的38家公司,絕大多數的業績不僅沒有出現“一年平、二年滑、三年虧”的現象,且一直保持了持續高增長勢頭,2004至2009年平均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31.21%,平均凈利潤復合增長率39.44%。即使在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的2008年,平均凈利潤仍保持了37.67%的增速。2009年,僅有2家公司受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出現虧損。
中小板公司業績增長質量較高,表現在:(1)凈利潤增幅遠超營業收入增幅。2009年中小板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為7.59%,而凈利潤增長率為27.08%。凈利潤增幅明顯高于營業收入增幅,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提高;(2)業績增長源于主營,非經常性損益所占比例較低。2009年利潤構成中,88.91%來源于主營業務,6.47%來源于政府補貼收入等營業外收支,4.62%來自于投資收益。此外,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總額僅為0.15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僅為0.03%,對整體業績影響很小;(3)半數公司實現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雙增長。平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1.68億元,同比增長62.26%,是當年平均凈利潤的1.55倍。234家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高于所實現的凈利潤,占比59.24%,并有207家公司實現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的雙增長,占比52.41%。
3.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高成長性的突出特點初步顯現
在三個市場中,創業板公司業績表現出了最為強勁的增長態勢。58家公司2009年共實現營業總收入175.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3%,其中8家公司超過50%,3家公司超過100%;實現營業利潤36.43億元,同比增長48.02%;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總額33.54億元,同比增長45.3%,其中20家超過50%,5家超過100%。2009年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71元。
創業板上市公司高成長性突出,但是,兩方面因素有可能降低跨板塊比較的可靠性:(1)2009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洗禮并仍然實現了高增長的公司,一定程度上是優中選優的結果,用于比較分析,樣本具有偏差;(2)樣本數量相對較小,且公司上市后的時間跨度較短,分析結果尚不足以支持趨勢性的判斷。
4.資本市場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成效顯著
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中堅力量,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重點支持對象,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推進,中小板和創業板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主渠道。深交所綜合研究所與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合作研究表明:在2008年重新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從2005年到2010年4月底共有347家上市,其中在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分別為281家和60家。到2010年4月底,中小板70%左右的上市公司、創業板80%左右的上市公司是“新高企”。
上市為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強度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上市公司為了增強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大研發投入強度。2009年報顯示,在中小板,公布了詳細數據的261家 “新高企”研發投入均值3290萬元,較上市前一年1980萬元增長了66.16%;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均值為5.48%,較上市前一年的4.35%增長了25.97%。在創業板,2009年58家公司的研發支出金額總計8.2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6%(取算術平均值),較2008年5.76%提高14.58%。其中,計算機應用服務行業的研發支出相對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