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中國預防與控制梅毒規劃(2010-2020年)》6月9日正式印發。該《規劃》確定的梅毒防控目標是,5年有效遏制發病激增,10年逆轉疫情上升趨勢。其支持策略是將梅毒與艾滋病防控資源整合,兩病實施同一防控戰略,全面加大防控力度。
●梅毒發病報告數列傳染病第三位
曾被消滅的古老性病梅毒,20世紀80年代重新出現,蔓延至全國,近10年傳播明顯加劇。
全國疫情信息系統報告數據顯示,1999年共報告梅毒病例80406例,年發病率為6.50/10萬;2009年共報告梅毒病例327433例,年發病率為24.66/10萬,發病率年均增長14.3%。1997年先天梅毒報告病例數為109例,報告發病率為0.53/10萬活產數,2009年報告病例數為10757例,報告發病率為64.41/10萬活產數,發病率年均增長49.2%。2006年梅毒發病數首次躍居全國甲乙類報告傳染病種的第四位,2009年梅毒發病人數名列第三。
據了解,梅毒由梅毒螺旋體引起,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途徑傳播,可導致神經、心血管等多系統損害;還可導致自發性流產、死產,并經母嬰傳播殃及下一代。
●防控資源整合強調全方位
據悉,梅毒的傳播途徑、高感染率人群、危險因素、干預措施與艾滋病基本一致,梅毒還是艾滋病傳播和感染的重要促進因素。有數據表明,罹患梅毒可使艾滋病傳播的危險性增加3倍~5倍。因此,整合防控資源,對兩病一并防控,非常必要。
據介紹,對艾滋病中國制定有中長期防治規劃和行動計劃,防治經費支持持續增加。相比之下,中國梅毒等性病防治政策框架和防治工作機制尚不健全,宣傳教育不夠廣泛深入,重點人群梅毒防治知識和防范意識不高,預防干預措施覆蓋面不足;經費、人力資源投入不足;部分醫療機構梅毒診療服務不規范、服務可及性不高。實施防控整合戰略,可快速提升梅毒防控水平,取得雙贏的結果。
根據《規劃》,今后中國各級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將負責協調、指導和支持有關部門將梅毒防治宣傳作為預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內容;各級疾控、醫療等部門在開展針對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宣教活動中,梅毒防治將作為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在艾滋病和梅毒高危人群活動較集中的公共場所,將組織開展正確使用安全套同伴教育培訓;梅毒監測檢測信息將納入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信息系統管理,監測結果將用于指導各地梅毒和艾滋病防治與防治效果評價;梅毒免費咨詢檢測將納入社區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和艾滋病免費咨詢檢測機構工作范疇;對美沙酮門診服藥者和艾滋病求詢者,將增加梅毒防治咨詢檢測服務;先天梅毒防控則與孕產期常規保健、艾滋病母嬰阻斷相結合,逐步形成以婦幼保健服務網絡為主體、多部門合作的工作機制;對專業人員梅毒診療培訓也將與艾滋病防治培訓相結合,艾滋病防治專家組中將增加梅毒防治專家,定期組織梅毒醫療服務質量督導考核。
該《規劃》特別規定,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梅毒防治工作經費的投入,結合當地艾滋病防治專項經費統籌安排梅毒防治工作所需經費,梅毒疫情較嚴重地區,還要設立梅毒控制專項經費。
●從政策上保證梅毒診療費用報銷
與艾滋病不可治愈性不同,只要及早發現、規范治療,梅毒是可以治愈的傳染病。現實問題是,在一些地區,梅毒患者醫藥費用報銷仍沒有得到保障。
據介紹,中國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均已規定,為梅毒患者進行規范化醫療服務提供基本保障。但在一些地區,梅毒患者報銷時,梅毒檢測費用往往被拒付。對于用藥花費,在按藥名報銷地區,梅毒患者藥費能得到報銷;在按病種報銷地區,梅毒患者藥費報銷困難重重。
此次出臺的《規劃》明確要求,將梅毒治療用藥列入報銷基本用藥名錄,從政策上保證梅毒患者診療費用報銷。
梅毒患者在具有梅毒確證檢測和治療資質的醫療機構接受規范的診療服務和隨訪,其病情被保密,醫藥費用能報銷,就不會再“病急亂投醫”。同時,醫生應主動建議就診的疑似梅毒患者接受檢測,并提供檢測前咨詢,解釋檢測和規范治療的意義,并在醫療過程中對梅毒患者進行健康指導,進行安全套推廣等預防服務,就能將早診早治措施落到實處,并大大加速梅毒疫情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