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立秋飲食宜養陰生津
立秋時節,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中醫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達到益胃生津的效果。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由于目前的天氣仍然炎熱,而且按照老一輩人的說法,立秋前后才是整個夏季最熱的時候。這時,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以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進食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此外,立秋時節的飲食還強調“減辛增酸”,少吃姜、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味食物。其中,梨子、菱角和蠶豆是很適合在初秋時節吃的食物。梨子是典型的具有清熱潤燥功效的水果,同時還具有止咳、潤肺、化痰的效果,對于經常干咳、痰液呈黃色的人有好處。另外可以適當多吃一些百合雪梨汁、梨子燉川貝、梨子燉白木耳、梨子羹等藥膳。
早晚溫差漸大,慎防感冒
立秋過后,再加上時而來襲的臺風影響,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晝夜溫差逐漸變大。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感冒頻發等。提醒市民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記者發現,一些市民習慣于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養生專家提醒市民,立秋過后,天氣將逐漸轉涼,市民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盡管是立秋,但這種炎熱氣候有時候也可能要延續到九月,而廣東真正感覺到秋天到來,應該是十月下旬了。因此,立秋后應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預防中暑,市民最好要保證充足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外出時,記得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丸、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時做好防曬工作。另外,近來突發降雨天氣較多,市民出門當心淋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養肺護肝正當時
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后,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于衰弱階段。立秋過后肺功能開始處于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養生專家指出,市民起居還宜早起早臥,多呼吸新鮮空氣,多做深呼吸,及時排出體內的有害物質,以起到“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而且防收斂之太過”的作用。平時則要注意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