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取消農業稅在政治、經濟上意義重大,現在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過去對農業稅依賴較大的廣大縣鄉陷入較嚴重的財政困難,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遠不足以彌補缺口。深究內因,取消農業稅后,不少縣鄉財政之所以出現困難較大的新現象,很大程度上是老問題的暴露了。過去有農業稅,還可借機搭車收各種費用來養人養車養事,問題還能掩著;現在農業稅被取消了,也難再亂“搭車”了,各種矛盾一下就浮出水面。因此,要減緩財政壓力,縣鄉不能光“等靠要”,關鍵還是查找自身問題,想法子節約開支。
縣鄉應以取消農業稅為契機,加緊改革人、財、事,該合并的機構合并,該裁減的人員裁減,該管的饞嘴管住,該賣的公車賣掉,堅決把不該花的錢省下來用在刀刃上;同時切實轉變執政思想和執政方式,求真務實,從真正為群眾謀福利這個角度搞建設、促發展,堅決不再搞面子工程。
當然,在經濟落后地區,僅靠縣鄉自身還難以解決農田水利、醫療機構、文化設施等農村公共建設的資金短缺問題以及進一步發展的問題。除了中央和省級財政給予必要支持外,要調動發達城市和大企業(特別在主要靠壟斷獲得暴利的行業如石油、電信、電力、鹽業等)進行對口支援,并制定出具體方案。如今,城市反哺農村、工業支持農業已成為共識,并已提升到政策層面,靠著農村和農業作出的巨大犧牲“先富起來”的城市和工業理所當然應知恩圖報。
從長遠來看,落后地區縣鄉財政要走上良性循環之路,還須掃除一個較大的體制性障礙,這就是現在的市管縣制度。現在市級管理層級行政成本過高,一個中等地級市市級財政供養的人員一般在1萬人以上,一年一個市本級的財政支出要5億左右。此外,在目前財政轉移支付和分稅制的情況下,地級市成了“抽水機”,市里將財政收支的壓力層層分解到基層;為了建設本地區中心城市,又往往截留下轄縣的資金。這個問題不解決,難以從根本上克服落后地區縣鄉財政困難。考慮到現實國情,國家“十一五規劃”已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地方試行省直管縣。建議從現在開始,地級市市級所屬各機關單位原則上不再進新人,缺口就從市本級(如先從群眾機構)中補充,然后先易后難,逐步合并、裁撤各部門各單位,以逐步減輕市財對縣鄉的壓力,壯大縣域經濟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