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在民間組織工作依靠的是一種信念。”陳光是一家環保組織的負責人,“有時真的很絕望,有時也懷疑我們做的事,有時自己都奇怪居然堅持下來了。”
“工資是沒有的,墊錢是經常的”,當記者問陳光這些年總共墊了多少錢時,他說算不清,也不愿算,只是以前還能抽包好煙,現在只能抽很次的了。《藍皮書》的調查數據顯示,43.9%的環保民間組織(沒有計算學生環保社團),其全職人員沒有薪酬。薪酬水平在1000元~2000元的組織占21.5%,500元~1000元的組織占14%,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組織只占12.2%。環保民間組織的薪酬標準在當地屬中等水平的占44.4%,屬中下等和下等水平的共占51.5%。超過一半(56.3%)的環保民間組織,其全職人員沒有任何福利保障。
像陳光這樣的年輕人,拿著微薄的工資甚至沒有工資,卻堅持在民間組織做事,確實令很多人不理解。一位網名“橄欖樹”的青年志愿者同時為三家環保組織做事。每次他的朋友要去他家玩時,他都會反復叮囑朋友們:“去我家可以,當然歡迎,拜托不要提志愿者的事情。”在父母的強烈反對下,本來想去西部某地做半年志愿者的“橄欖樹”不得不放棄了離家出行的計劃。不過,“橄欖樹”還是堅持做一個快樂的志愿者,也許信念是這些年輕人能堅持下來的最好解釋。
全職人員沒有薪酬,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環保民間組織籌集經費困難。廈門“綠拾字”一直以來依靠企業贊助開展活動,負責人馬天南曾經是企業管理咨詢師,對企業非常了解,找企業贊助也比較容易。但是到2005年,馬天南感覺,“拉企業贊助越來越難了,現在要在中國找到一家持續贊助的企業幾乎不可能。”
對“經費是草根組織發展的最大困擾”這一觀點,很多人持有異議。他們認為沒錢一樣能干事,大學生志愿者是最常用的人力資源,此外通過各種關系也能使用其他免費的資源。馬天南對此也表示認可,在廈門“綠拾字”組織的一次大型宣傳活動中,場地是死皮賴臉跟政府借來的,喝的礦泉水和衣服由企業提供,干活兒的都是廈門的大學生志愿者。汪永晨也認為經費問題可能不是草根組織面臨的最大問題,“綠家園志愿者”組織的很多非常有影響的活動實際上并沒有花多少錢。
一方面,草根組織沒錢確實也能做事;另一方面,沒錢很多事都干不了。錢與草根組織的關系或許也需要用中國的一句流行語來概括:“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其他類型的民間組織也和草根組織一樣面臨著經費問題,即使是由政府部門發起成立的民間環保組織也不例外。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周志中介紹,國家給環境學會的錢越來越少,環境學會也不得不想各種辦法找錢。國際組織駐中國辦事機構的資金情況可能相對好一點,工作人員的薪酬也要比其他組織高很多。調查顯示,所有國際組織駐中國機構的工作人員平均月薪都在2000元以上,他們的收入在當地多屬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
經費之外,環保民間組織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赤峰沙漠所從紅極一時到幾乎淡出公眾視野,缺少經費只是原因之一,內部管理的不規范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據一位2005年探訪赤峰沙漠所的大學生介紹,赤峰沙漠所已不復往日輝煌了。但是,人們對美好的藍天更加渴望。2004年6月5日,另一個以治沙為主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成立了。它是由王石、張朝陽等中國近百名企業家出資籌建的,并約定每家企業每年出資10萬元。有人評價:“她已經是中國本土非政府組織中最具資金實力和最有希望的一個了。” (記者 謝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