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普遍為獨生子女,享受著比“80后”更為富足的物質生活,更加追逐個性、重視自我,更早接觸成人世界。
從今年開始,“90后”將先后步入成年,在法律上成為完全刑事責任行為人。而近期,本報記者在北京、黑龍江、浙江等地的部分政法機關的調研中發現,“90后”的犯罪問題極為突出。一起起令人揪心的案件向家庭、學校、社會發出了警訊。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犯罪人數近3年來逐年下降;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2007年受理未成年人案件相比上年數量下降了20%。這些數據似乎給我們這樣一種感覺,現在提及“90后”犯罪是否為時尚早?
哈爾濱市道外區人民檢察院統計內容稱:2007年“90后”犯罪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明顯,犯罪手段殘忍,呈現成人化趨勢,其發展態勢令人擔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2006年承辦的“90后”犯罪案件中,盜竊、搶劫、故意傷害、尋釁滋事四類犯罪占犯罪總數的92.3%,2007年這一比例上升至93.3%,一些新的犯罪類型如販賣毒品、詐騙、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等開始出現。
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振峰指出,近年來包括“90后”在內的未成年人犯罪數量有下降趨勢,與這些年來相關部門預防青少年犯罪措施得力、法制宣傳的深入開展有密切關系;與近年來檢察機關執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密切相關,對于一些輕微的青少年犯罪,通過檢察機關實行不予批捕、不起訴、刑事和解等措施和公安機關的一些相關制度在案件處理前期就“消化”掉了。但他強調:“‘90后’相比‘80后’,犯罪更加網絡化、團伙化、成人化,而我們目前針對這類犯罪的辦案能力還不夠。”
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的張檢察官用“冷靜”、“老練”字眼來形容“90后”犯罪嫌疑人。“以前‘80后’犯罪嫌疑人一見我就掉眼淚,可‘90后’犯罪嫌疑人開口竟然叫我大姐。想從‘90后’犯罪嫌疑人口里問出案情,要費更多周折”。
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一位檢察官告訴記者,就他辦案經歷來看,“90后”犯罪較之“80后”更為兇殘,案件中輪奸、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等尤為高發。由于這些年在各中小學普遍進行了普法工作,一些“90后”犯罪人已經開始鉆“法律的空子”
據海淀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莫非介紹,該院2007年度承辦的幾起“90后”犯罪致人死亡的案例中。有人僅因2斤牛肉的瑣事,將同為“90后”的被害人刺死。
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楊永浩認為,部分“90后”青少年之所以走上歧途,與社會上宣傳“黑幫”、“暴力”的影片、書籍等不無關系,使未成年人產生拳頭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意識。該院2007年受理的一個“90后”未成年人故意傷害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張某僅僅因為一名女同學不聽其勸阻,堅持要離開酒桌,就覺得自己在同學們面前丟了面子,模仿電影中的情景,將啤酒瓶底座砸碎,猛扎被害人的腹股溝,致使被害人失血性休克死亡。
不久前,在中央電視臺的一個節目中,面對一個“90后”犯罪少年,一位心理學家問:“如果給你犯罪的原因打10分,你自己怎么打分”?這個男孩回答:“自己7分,家庭至少2.5分”。
一位社會學家做出了這樣的分析:“90后”犯罪問題與父母的價值觀、教育觀密不可分,“90后”的父母輩一般是出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那個特殊時代背景導致了其中某些人不僅出現了學歷的斷層而且還影響到了他們的價值觀、教育觀,表現出來的是有些父母對子女要么不聞不問,要么簡單粗暴。另一方面,目前有些父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反映了社會保障制度的不足,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人為的造成了他們過早的社會化、成年化。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協會副秘書長劉桂明指出,二十多年來,關于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指向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外在原因。但從深層次觀察,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的研究,應更多地著眼于社會轉型期的新情況、新世紀青少年的新特點、問題青少年的新類型。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宗憲認為,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流動人口對其一起流動的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監管嚴重弱化,為生計奔忙的父母無暇監管子女,而在流動的環境中,自身并不具備自我控制能力的未成年子女卻面臨著更多的誘惑,某些留守兒童的隔代撫養更易導致溺愛,這些矛盾必然增加他們違法犯罪的危險性。而且,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中的內容進一步復雜化,網絡對于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不斷增大,與此同時,父母對未成年人上網的監控能力卻沒有隨之增加,這也增加了網絡消極內容對于“90后”一代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如何增加對于未成年人的管理能力,是家庭、學校和社會面臨的艱巨問題。(陳虹偉 冀華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