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沖擊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前景如何?普通收藏者該何去何從?今天上午,在由中國青銅研究會主辦的金融危機與藝術品投資研討會上,專家一致認為:經濟危機目前尚未對藝術品收藏市場產生大的沖擊,未來也不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出現崩盤的情況。相反,在目前的形勢下,眼力好的收藏者將有機可乘。
近幾年藝術品收藏市場日益火爆,藝術收藏品特別是當代藝術品相當部分已經被納入國際資本運作的范疇,成為資本運作的媒介,變為“掛在墻上的股票”,因而也會隨著金融市場起伏而起伏。但是,傳統收藏門類如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和瓷器工藝品存量固定且數量較少、市場價位也相對明確,從而很難被用于炒作。
蘇富比拍賣公司上月初在香港舉辦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秋季拍賣會,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主的中國油畫及雕塑受到巨大沖擊,趙無極、林風眠、吳冠中、陳逸飛、羅中立等人領銜的“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成交率僅為35.4%,以往備受臺灣藏家喜愛的中國現代藝術家朱德群、廖繼春、常玉作品竟無人問津。而古代藝術收藏品不斷刷新拍賣紀錄。
昨天開槌的嘉德秋拍也證實了專家的觀點:經濟危機對國內收藏品市場的整體沖擊目前尚不明顯。昨天的拍賣會上,一幅張大千先生的作品《太乙觀泉圖》從450萬元起拍,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616萬元的高價成交;首次推出的“國石國藝”專場更是創造了91%的成交率,109件拍品成交額高達1596萬元。
收藏界專家普遍認為,經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宏觀調控和“非典”的考驗,藝術收藏品市場已經獲得了難得的經驗和教訓。目前的經濟危機,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不會是顛覆性的,更不會導致市場崩盤。專家認為,藝術品收藏最大的風險還在于眼力,藝術收藏品特別是文物和藝術精品是不可再生的,對于普通收藏者來說,只要是看準了,在市場價位回落的情況下,是挑戰更是機遇。(丁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