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年11月4日下午15:00
地點:衛生部1208會議室
邀請專家:馮子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沈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曹志新(朝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
主持人:各新聞單位記者朋友,甲型H1N1流感防控媒體通氣會現在開始。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邀請到的三位專家,他們分別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馮子健主任,北京兒童醫院沈穎副院長,朝陽醫院呼吸科曹志新主任醫師,感謝三位專家百忙之中出席我們的通氣會,面對面地給記者解答一些關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方面的問題。
今天通氣會的主題主要是圍繞兩個方面內容:一個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報告方面的問題,二是關于病例的醫療救治問題。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
記者提問:我從單位來之前正好看到一個國際報的稿子,說現在甲流的死亡病例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小,一個是老,而世衛組織統計是青壯年,兩者有些矛盾,不知道現在甲流病例的人群特點有沒有什么新的解讀?
在治療方案中,關于重癥病例的救治,應該給予達菲等抗病毒治療,在高燒不退兩三天的時候判斷為重癥病例,這樣大家有疑問,判斷為重癥病例以后再治療等于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請問如何解答?
曹志新:中國現在的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還少,我們現在總結的特點不一定是普遍規律,結合全球的情況來說。因為這次流感是個新流感,所以和以前的疫情有一些不同,體現在重癥病例上發現一個特點,傳統的流感高危人群,是得了流感就容易變重的那些人,目前并不能夠涵蓋所有的甲流高危人群的特點,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傳統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老人、孩子、有基礎病變的人,比如孕婦,這些人目前仍然是甲流的高危人群,沒有發現這些人得了甲流就特別輕。但是還有一個例外,這次甲型H1N1流感,一些年輕人,原來身體很好,得了病以后也重,甚至會出現死亡,這個現象在國外的病例重癥人病死人多的國家是突出的,國內似乎也有這個現象,這個問題應該這么分析,年輕人得病,有一些人重,會死亡,這可能更多地反映了這個病是一個新的毒株,所以人群普遍沒有免疫屏障,所幸的是,從目前國內的數據來看,年輕人里得了病以后變重,甚至導致死亡是非常非常罕見的現象,對比5萬例左右的確診病例里的病死人數來說,比國外的比例要低得多。國內的數據還需要總結,可能和這個病毒是一個新毒株有點關系一些特殊體質的人也許很敏感。
追問:過去世衛一直說青壯年是主要死亡人群,經過這么長時間,有沒有變化?
曹志新:目前已經發表的還是國外的死亡人群是年輕的。
馮子?。浩渲胁糠衷蚴?,目前少年兒童和青壯年的發病人數多,所以相應重癥和死亡人數也高。這個年齡組的發病人數多,就現在的階段看,當然除了和病毒的致病性特征可能會有關系,我們還可以看到老人受到感染的機會沒有青壯年高。現在學校里的暴發比較多,在學校這種環境里,人們接觸方式和別的環境都不一樣,孩子們在學校環境里接觸時間長,接觸距離近,頻次高。就目前的病例來說,各年齡人群的易感性相似,因為暴露機會不一樣,所以使得這個群體的發病率高,相應的重癥數量也就上來了。如果我們考察重癥病例占各個年齡發病人數的比例,青少年不一定是最高的。
沈穎:關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點是:人群普遍易感,傳播速度快,但大部分病人是輕型,有很少部分病人重癥甚至危重癥。對于輕癥的病人,我們主張休息好,多喝水,對癥治療,因為輕癥病人主要癥狀在前三天,發燒在38.5度以下,中藥治療效果比較好。對于重癥病人,一種是重癥,一種是危重癥,重癥病人高燒持續不下,劇烈咳嗽,痰多、胸悶,嘴唇發紫,甚至神智有些改變,比如躁動、驚厥,嚴重的有惡心、嘔吐,有合并肺炎的臨床表現,一些病人原來有慢性病,在這個基礎上再得了甲流容易發生合并癥。對于重癥病人,我們主張抗病毒藥物治療。對于危重癥病人,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呼吸衰竭型的,一種是休克型的,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需要監護治療緊急救治。我們現在提倡重癥病人要加強早期識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根據國外和國內的經驗,前兩三天很重要,這是一個窗口期,在此期間觀察病人出現上述情況,要立刻到醫院就醫。
曹志新:為什么說三天不退燒才是可能的病人呢?這是有統計資料的,不是專家拍拍腦袋說事不過三。是因為前期我們統計了1054例國內甲流病人的資料,很重要的是我們要統計這些病人的體溫變化規律,數字是:發病第三天的時候,這些病人的平均體溫是37度,三天之內基本上燒都退下來了。因此我們覺得從均值的角度說,絕大部分病人在72小時內就好轉了,如果72小時還不好,這類人群很少,就可能是潛在的危重病人。因此說三天退燒的數字是有前期1000多例的依據的。這些人的三天的平均體溫是37度,但是不是一天測一次,有時候高有時候低,最高體溫的均值是37.5度,也很接近正常的,這是我們7、8月時做的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