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信行業再次“大洗牌”,但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自己掏的電話費如何變化。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電信專家。專家普遍相信消費者能從電信重組后的競爭中獲益。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知名專家預言,今后長途電話和手機費用將會明顯下調,本地電話資費則可能保持穩定,或者先略有上升,繼而下降。他是根據新出臺的電信體制改革文件
的精神作出這一預測的。
專家介紹,這份權威文件要求電信企業實行會計分離制度,禁止交叉補貼。眾所周知,過去的電信格局中,收費較低的市話主要由較高的長途話費等來進行補貼。在上一次電信資費結構性調整中,按照成本定價,市話費就上升了。下一次調整,市話費仍然有上升的可能。
但是,即使市話費上調,幅度也會很小。信息產業部資費清算司進行的統計表明,按照目前市話資費水平,從全國整體而言,電信公司在市話方面已基本保持盈虧平衡。
另外,電信普遍服務基金正在建立,各電信企業均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共同交納基金。這樣,西部地區和鄉村的本地電話網的運行成本將得到補貼。而城市由于用戶密集,市話的成本本身就不是太高。因此,市話的波動將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
同時,這位專家認為,南北拆分并非目前人們所說的那樣形成南北兩個更加頑固的地區壟斷。按照設想,拆分后的南北兩大電信集團———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能夠在固定電信領域展開競爭,這將使市話費呈下降趨勢。當然,市話下調的時間和幅度,取決于市話競爭的早晚和激烈程度。
不過,專家同時認為,電信重組方案雖然已經出臺,但執行起來還有一個過程,因此,短時間內無論是長話費、手機費,還是市話費,都不會變化。
早在電信拆分討論之初,信息產業部高層就公開指出,我國當前電信政策的核心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政策調整應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位高層表示,將理順電信價格結構,按照成本制定合理價格;對于可由市場競爭來決定服務價格的業務領域,政府應逐步減少干預直至最終退出。
這次新的電信體制改革方案進一步指出,要擴大電信企業自主定價的權利,同時扶植新興的電信企業發展,給予他們更大的向下浮動價格的范圍。專家表示相信,如果實施這些措施,電信企業之間有效競爭的結果,就是老百姓的電話費越來越少。
新聞背景
我國市民月收入的1/10掏給電信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月收入的1/10左右用在通訊上,這一比例高于許多發達國家。
據報道,目前深圳市個人手機話費月均支出高達323.5元,比年初的調查結果增加了9.12元。而深圳市統計信息局上半年公布,在崗職工月均收入為3240元。如果加上市話費,深圳市民電話費的總支出超過人均月收入的1/10。而在其他城市進行的類似調查的結果也大致相當。
專家介紹,美國中下階層的通訊消費只相當于其收入的1/100,僅為中國平均水平的1/10;香港電訊的電話包月費約為100港幣/月,和那里的人均月收入相比,也微不足道;在澳大利亞,市內電話每次0.15澳元,只要不斷線,只要通話人有耐心,打一天還是0.15澳元。
我國消費者要求降低過高的電話費的呼聲很高。在今年3月進行的電信資費結構性調整中,雖然長途電話費降價,但市話費實際上升了。有關統計顯示,今年3月份全國市內電話通話費上漲6.4%,電話月租費上漲3%;4月份市內電話通話費上漲4.9%,電話月租費上漲3.4%。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2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