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得到進一步落實,廣大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和精神文化需求正得到更有力的維護和保障。中華全國總工會6月1日正式發布的“2005年中國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藍皮書”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層工會組織達到117.4萬個,覆蓋法人單位233.1萬個,全國工會會員人數15029.4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5.1%、20.5%、9.7%。同時,全國已建工會的企業中,簽訂勞動合同的職工5771.4萬人;全國16個省區市建立了工資支付保障制度,14個省區市建立了工資支付監控制度。
藍皮書包括11個方面內容,全面介紹了2005年度各級工會在維護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組織和代表職工行使平等協商的權利、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參與勞動關系協調和調處勞動爭議、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社會性別平等和維護女職工特殊權益、動員組織職工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其中,各級工會履行維護職能時在形式、內涵上的深化值得關注。
形式上,更注重機制建設。各地工會普遍以改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大力推動集體合同的簽訂和落實,以有效組織和代表職工行使平等協商的權利。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簽訂集體合同75.4萬份,覆蓋職工10384.0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6.5%、5.9%。此外,全國簽訂區域性集體合同8.4萬個;簽訂行業性集體合同2.9萬個;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25.2萬份,覆蓋企業41.4萬個,覆蓋職工3531.2萬人。
內涵上,不僅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還注重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截至2005年底,全國基層工會所在企事業單位建立職代會制度的43.2萬個,比上年增加6.3萬個,覆蓋職工8263.8萬人,比上年增加427.4萬人;實行廠務公開的36.4萬個,比上年增加4.8萬個,覆蓋職工7503.6萬人,比上年增加442.4萬人。同時,全國基層工會共有直屬文化宮俱樂部2.3萬個,館藏圖書1萬冊以上的直屬圖書館1.2萬個,直屬體育場、體育館1.3萬個;全國縣及縣級以上地方工會擁有獨立舉辦的職工教育機構862所,在校人數62.8萬人。
還需一提的是,藍皮書還專門分兩部分總結了堅持中國工會維權工作的正確方向、創新工會維權的手段和方式方面的經驗。有關人士稱,藍皮書中所有的材料和數據,其實都是對中國工會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進程中逐步形成的當代維權觀念的生動詮釋和論證,即堅持以人為本的維權目標,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把維護貫穿于推動改革、促進發展、積極參與、大力幫扶的全過程;堅持運用法律的手段,健全在工會組織領導下的維權機制,把維權納入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堅持社會化的維權方式,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重視、社會支持、職工參與、工會運作的維權工作格局。
“2005年中國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藍皮書”發布了。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對各級工會履行維權基本職責的年度盤點,藍皮書中的每一個數據甚至每一句話,都是對各級工會和廣大工會干部在過去一年中所拋灑的汗水和所付出的心血的高度凝練,有著厚重的背景和深刻的內涵,值得細細咀嚼和品味。因此,解讀這些數據,不僅關系到對過去的總結和傳承,更關系到工會工作如何創新和走向未來。 (記者王嬌萍)
·數據解讀·
基層工會覆蓋法人單位233.1萬個,職工入會率69.2%: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權利進一步落實
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基層工會組織達到117.4萬個,比上年增加15.4萬個,增長15.1%;基層工會覆蓋法人單位233.1萬個,比上年增加39.6萬個,增長20.5%。全國工會會員人數15029.4萬人,比上年增加1334.5萬人,增長9.7%。全國職工入會率為69.2%,比上年增長6.1個百分點。全國已建立基層以上工會組織5.7萬個,比上年增加9490個,增長20.1%。鄉鎮街道一級的基層以上工會2.0萬個。
新聞解讀:這組數據足以令每一個中國工會人感到自豪—在工會組建率、工人入會率持續低迷成為世界各國工會共同的難題和挑戰時,中國工會卻在這兩個關乎工會生存之基的數據上實現連年攀升。
當然,這一驕人成績的取得,關鍵在于全總根據各類所有制企業快速發展,企業勞動關系發生深刻變化,職工隊伍迅速壯大的現實,智慧地作出了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的決策。特別是在2005年,各級工會認真貫徹"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根據《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工會工作的決定》的部署,突出抓好非公有制經濟單位工會組建和發展農民工入會工作,從而實現工會組織和工會會員在數量上又有了明顯的發展。同時,這也意味著職工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得到進一步維護。
75.4萬份集體合同覆蓋職工10384.0萬人:職工行使平等協商權利有了平臺
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簽訂集體合同75.4萬份,比上年增加10.7萬份,增長16.5%;覆蓋企業137.8萬個,比上年增加1.9萬個,增長1.4%;覆蓋職工10384.0萬人,占全國企業職工的58.0%,比上年增加575.3萬人,增長5.9%。全國簽訂區域性集體合同8.4萬個,簽訂行業性集體合同2.9萬個。全國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25.2萬份,覆蓋企業41.4萬個,覆蓋職工3531.2萬人。
新聞解讀: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表達和實現工人權益的主要手段。我國《工會法》、《勞動法》雖然對集體合同制度都作了規定,但《集體合同法》至今尚未出臺,推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法律支持還未到位,加上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有關各方包括工會自身對集體合同制度對于維護工人利益重要性的認識也不到位,以致集體合同制度的推進步伐相對滯后于現實需求。
可喜的是,在各級工會的著力推動下,近幾年這一狀況有了明顯改觀。特別是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區域性集體合同和行業性集體合同的出現,不僅是對集體合同制度的豐富和發展,而且由于其立足實際而更具可行性,從而為工會組織和代表職工行使平等協商的權利搭建了平臺。
22.3萬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覆蓋職工6016.1萬人:維護職工生命健康權的組織保障
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企事業工會建立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22.3萬個,比上年增加4.1萬個,覆蓋職工6016.1萬人,比上年增加434.9萬人;全國企事業工會建立分公司、分廠、車間一級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42.4萬個,設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154.5萬人;全國企事業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受理舉報案件3.4萬件。全國工會參加安全生產檢查225.4萬次,參加職工傷亡事故調查處理7.7萬件,參加“三同時”審查驗收項目8.5萬項,基層以上工會提出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整改意見24.3萬條。
新聞解讀:在礦難不斷、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現實背景下,工會群眾監督作用的重要性得以凸顯。但相當一段時間,伴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非公企業迅速發展而來的,是安全生產群眾監督被弱化,工會勞動保護監督組織受沖擊。維護勞動安全衛生和生命健康權利,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工會近年來在加大安全生產群眾監督力度、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組織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恰恰抓住了維權的要義,往小了說,是不辱使命;往大了說,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職代會制度覆蓋職工8263.8萬人:職工民主管理前景樂觀
截至2005年9月,全國基層工會所在企事業單位建立職代會制度的43.2萬個,比上年增加6.3萬個,覆蓋職工8263.8萬人,比上年增加427.4萬人;實行廠務公開的36.4萬個,比上年增加4.8萬個,覆蓋職工7503.6萬人,比上年增加442.4萬人。全國基層工會所在公司制企業建立職工董事制度的2.9萬個,比上年增加4799個;工會主席進入董事會的2.6萬人,比上年增加843人;建立職工監事制度的企業2.4萬個,比上年增加6599個;工會主席進入監事會的2.1萬人,比上年增加491人。
新聞解讀:職工民主參與企業管理,是現代公司制度的發展方向。特別是隨著企業社會責任的興起,企業不僅要依法保障工人的勞動經濟權益,還有責任為工人參與公司治理提供制度安排和搭建平臺。我國國有企業有著深厚的職工民主管理傳統,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也相當完善,對工會來說,當務之急是積極探索適合非公有制企業性質、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形式,實現職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廣覆蓋和進一步鞏固、規范和深化。而上述數據表明,我國職工民主管理制度正朝預期的方向行進,前景樂觀。
2.4萬余個文化宮俱樂部,1.2萬余個圖書館: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實力所在
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基層工會共有直屬文化宮俱樂部2.3萬個,館藏圖書1萬冊以上的直屬圖書館1.2萬個,直屬體育場、體育館1.3萬個;基層以上工會共有直屬文化宮俱樂部1524個,館藏圖書1萬冊以上的直屬圖書館306個,直屬體育場、體育館210個,直屬文化協會585個,會員48.3萬人,直屬體育協會461個,會員123.5萬人;全國縣及縣級以上地方工會擁有獨立舉辦的職工教育機構862所,在校人數62.8萬人。
新聞解讀:宣教工作歷來是工會的傳統和優勢,但一段時期以來,宣教工作“輝煌不再”,甚至宣教陣地也不斷萎縮。其實,精神文化權益是職工合法權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工會維權來說,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對此加以忽視,這一點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倡導自主創新的今天更應該加以強調。而這些數據讓我們看到了工會重振宣教事業、打造一支高素質職工隊伍的實力和希望所在。
23.1萬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一年受理案件19.3萬件:工會協調勞動關系的制度支持
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企事業工會建立勞動法律監督組織17.0萬個,覆蓋職工4377.4萬人;2005年度受理違法、違規案件1.8萬件。全國基層以上工會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9486個,2005年度受理案件3.5萬件。全國基層工會所在企事業單位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3.1萬個,覆蓋職工5940.7萬人;2005年度受理案件19.3萬件,調解成功4.2萬件;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8891個,2005年度受理案件6.5萬件,調解成功5.1萬件。
新聞解讀:當前,我國勞動關系呈現出復雜的局面,勞動關系問題已成為影響發展的重大經濟和社會問題之一。如何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體現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對工會組織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但當務之急是及時介入協調勞動關系,努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勞動爭議調處機制的建設,為工會積極參與勞動爭議調處、切實加大協調勞動關系力度提供了制度和機制支持。
2100萬農民工加入工會:工會服務大局的主動選擇
全總把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農民工維權工作領導小組,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工會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的具體意見。截至2005年9月底,全國基層單位中有2100萬農民工加入工會,占工會會員總數13.8%;全國已建工會的企業中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910.8萬人,占已建工會企業農民工總數的39.5%。
新聞解讀:農民工已經成為工人階級隊伍的新鮮血液和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全國總工會及時調整工作布局,在大力組織農民工加入工會的同時,積極承擔起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努力促進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實現和保障,這不僅是“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工會拓展工作空間、服從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主動選擇。
提合理化建議601.7萬件創造價值300.7億元: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最好證明
2005年,全國實施經濟技術創新工程的企事業工會10.7萬個,覆蓋職工4026.4萬人,覆蓋班組95.6萬個。工會組織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601.7萬件,其中已實施301.7萬件,創造(節約)價值折算金額300.7億元;技術革新項目21.8萬項;技術發明項目3.8萬項;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項目4.9萬項;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職工1543.0萬人次;參加企事業工會組織的勞動競賽的職工2860.6萬人次。
新聞解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工人運動的主題。“十一五”規劃對今后五年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繪出美好藍圖,工會廣泛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激發廣大職工的潛力和智慧,建功“十一五”,不僅以行動證明了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同時也為工會更好地維護職工權益夯實基礎。因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與個人、企業與職工的的命運共同體關系更加緊密,國家、企業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職工的具體利益、眼前利益是如此地不可分割!(記者王嬌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