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影響東北亞地區經貿態勢的新規劃正在醞釀之中,中俄蒙自由貿易區將在滿洲里設立。
“商務部相關人士已經跟我聯系,我們準備在本月內前往滿洲里,實地考察設立中俄蒙自由貿易區事宜。”林嘉馬來告訴本報記者,“聯合國相關組織也有意促成這個計劃。”
林嘉馬來是全國政協委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政府南南合作專家委員會專家、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原副廳長。今年“兩會”期間,他提交了關于在滿洲里設立中俄蒙自由貿易區的提案。
合作空間巨大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市,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100多年前已經是中俄貨物運輸和人員往來的重要中轉站。
“我國的外向型企業只要在滿洲里自由貿易區的俄羅斯一側建加工廠,在中方一側建生活區和生產輔助區,就有望實現低成本、高效益,一步跨入國際市場。”林嘉馬來表示,“在滿洲里俄方一側5平方公里內的自由貿易區,執行的是歐洲法律。”
根據美國海關法規定,一個產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或增值25%的地方,就是這個產品的產地,可以獲得當地的生產許可證。
林嘉馬來認為,俄羅斯有望在2008年加入世貿組織,其經濟在10-20年內可能復蘇。把滿洲里自由貿易區建好,就是開啟我國貿易的北大門。
事實上,在中俄蒙交界的重要樞紐滿洲里,經濟融合正在不斷加深。《中國統計年鑒2005》的數字顯示:2000年,中俄雙方的貿易額為80億美元,2005年增至291億美元;中蒙之間的這一數字分別是3.23億美元和8.4億美元。
目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中國是俄羅斯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已成為蒙古的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同時是蒙古的第一大投資國。
林嘉馬來表示,“2005年,中俄雙邊邊境貿易額達到50多億美元,占中俄全部貿易額的1/6強,而中蒙邊境貿易額達到4億美元,占中蒙整個貿易額的50%左右。但比起中日、中美、中歐貿易額,中俄、中蒙還有巨大的合作空間。”
目前,中國從滿洲里出口到俄羅斯的商品主要是服裝鞋襪、家用電器以及蔬菜水果,而從滿洲里進口的俄羅斯商品主要是石油、木材、鋼鐵和化工原料。
“中俄蒙邊境貿易實際是轉口貿易,大多數產品都是從中國南方沿海地區調入,進口產品也大多是直接發往內地,加工生產后再返回出口。”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林躍勤指出,“中俄蒙三國毗鄰地區的邊境貿易與邊境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關聯度較低,深度不夠,主要提供服務性活動,對建立和發展當地外向型產業體系影響較弱。應該通過發展邊境自由經濟貿易區,將產業、貿易、技術組合起來,使邊貿發展建立在強大的產業支撐基礎上。”
東北亞機會
與林嘉馬來的提案不謀而合,中國科學院礦產資源領域的專家劉建明也提出實施積極中俄蒙地緣戰略,構建為中國所用的東北亞資源基地的建議。
“我的建議已被國務院采納,得到了曾培炎副總理的批示。”劉建明告訴記者。
據預測,如果能夠形成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蒙古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內的東北亞經濟體,15年之內其GDP可望超過25萬億美元,成為與西歐、北美三足鼎立的經濟區。
林躍勤說,按照中俄兩國領導人達成的共識,2010年中俄兩國貿易額到要提高到600-800億美元。中蒙之間的貿易額到2010年也要實現翻番的規模。推動東北亞經濟圈不同主體之間的經貿合作自由化,建設東北亞自由貿易區(FTA)是振興整個東北亞經濟的關鍵環節。而深化中俄、中蒙邊境地區經貿合作,將極大推動整個東北亞經濟區域的合作水平。
根據劉建明提供的資料,俄羅斯遠東地區能源豐富,石油儲量96億噸、天然氣儲量14萬億立方米,確認煤儲量為181億噸(約占全俄的60%),但勘查和開發程度極低,區內目前所需燃料的45%以上從外部輸入。而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50萬的蒙古,資源雖豐富,但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地勘系統和礦業系統。
“從國家安全角度考慮,最重要的境外資源基地應該優先選擇鄰國,一旦發生緊急事態,不會出現海上封鎖的被動局面。”劉建明稱,“當代地緣政治的一個鮮明特色是資源中心和地緣中心的有機統一,俄羅斯遠東和蒙古與我國東北相連,其資源和能源直接輻射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建立為中國所用的境外資源基地的最佳選擇。而印度等南亞鄰國盡管也有較豐富的資源,但人口眾多,其自身的資源壓力非常大,更可能成為我國的資源競爭國。”
目前,國內一些企業已在滿洲里嗅出商機。“我們已經在滿洲里購地3000多畝,準備建設8個配套項目。”福建泉州宏楷集團總經理林樹明透露,將建設大型國際物流中心、五星級酒店、國際型展覽城、大型的冷凍庫等,總投資約30億元,預計明年開工,3年后正式投入使用。
林嘉馬來表示,“目前我國商品出口主要依賴美國、歐盟、日本和香港幾個市場,歐美市場日趨飽和,而且為數不少的國家利用各種手段抵制中國產品進入。而俄羅斯和蒙古是仍待開發的新興市場,不失為國內企業開拓市場的重要渠道。”(張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