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所姚士謀教授最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呼吁,經濟的快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我們必須正視長三角正面臨的“城市化病”帶來的各種危機。
耕地面積銳減
姚士謀教授介紹說,整個長三角人均耕地面積已由20年前的1.25畝,降至目前的0.4至0.56畝。除了土地資源減少外,不少鄉鎮還存在耕地荒廢的現象,在小城鎮周圍,許多良田征而不用、征而遲用的現象普遍發生。工業經濟越發達地區,土地流失與丟荒現象越為嚴重。同時,國內城市土地產出效益很低,從1998年到2004年,同樣是一平方公里土地的產出,我們一般是在1200萬元到2500萬元左右,比之香港、高雄、漢城差十多倍。
“開”而不“發”的開發區
在土地資源的減少中,開發區與大學城建設無序,以及低效率用地扮演了重要角色。姚士謀教授和他的同行在調研中發現,不少市縣的開發區還在廣鋪攤子,導致投資密度低。根據對合肥、湖州、寧波、蘇州、常州、南京、南通、無錫等市縣的調查,國家、省級和市縣鎮的工業開發區還在大規模擴張,有的早已突破了批準的用地指標。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沿海76家新建的開發區,已開發土地面積僅占規劃面積的20.5%,大量土地仍在荒廢。
另一方面,各大中城市最近10年來都熱衷于搞大學城,一些大城市甚至有2-3個大學城,占地浪費現象嚴重。不少高校紛紛建立規模很大的大學城,甚至一些原來規模不大的大專院校也“提檔升級”,占地多達2000-3500畝。
水資源短缺警鐘已敲響
姚士謀教授說,過速發展的城市對水資源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水利部近幾年來的統計,全國缺水城市已占全國城市總數的一半,長江流域167座城市中有59座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上海市近65%的用水量取自黃浦江水系,其干流水質總體在IV-V類之間,有機污染比較突出。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近40年來水質急劇惡化,受總氮因子影響,太湖部分地段靠近城市工業地區水質常為劣V類,影響了城鄉人民的飲水安全。
長三角城市化應“量體裁衣”
姚士謀教授認為,長三角的城市群建設應“量體裁衣”,采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指導城市建設,并且應當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規劃期限,起碼要穩定在10-15年左右。每一個城市應根據各自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布局,走健康城市化的道路,切忌貪大求洋、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千城一面,在基本建設問題上造成難以逆轉的巨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