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救災工作的“以人為本”就是先救活人
9月15日近17時,坐在馳往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的中巴車上,因連日督查而稍顯疲憊的王振耀仍然無法放松神經。
作為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國家減災中心主任,王振耀從9月12日起就率領國家恢復重建督查工作組,深入福建省漳州、寧德兩市督查各級恢復重建資金撥付到位情況、災區恢復重建方案制定和相關工作措施的落實情況。
“所有人都應從‘桑美’臺風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王振耀說。在接下來近一個小時,這位曾就讀于哈佛大學的“學者型官員”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災后重建速度驚人
《第一財經日報》:此次督查你了解到的災后重建實際情況怎樣?
王振耀:我對恢復重建的速度非常吃驚。整個福鼎就像一個大工地,民房毀損瓦片都蓋好了,重建民房有的砌了地基,有的主體結構已完成一半。目前物價也基本正常了。最使我驚訝的就是“鄰幫鄰親幫親”,70多歲的老人都在互相幫忙。從遭受世界級災難至今不過一個月,這樣恢復重建的速度是驚人的。相比同樣遭受大災的國外,據我的經驗,我國起碼強了十倍。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災區還面臨哪些困難?
王振耀:民政部和財政部8月份已撥了3000萬元中央救災應急款給福建,這次(9月14日)又撥了5000萬元。民間捐款部分,漳州接受捐款8000萬元,寧德也達8000多萬元。但重建資金還不充裕。
《第一財經日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救災責任怎么劃分?
王振耀:中央和地方職責不夠明確是救災體制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問題,因為它跟財政體制相聯系。
從全球看,一般的規則是地方組織救災,救災補助以中央為主。
我國中央一般承擔到75%,中央今年把一間瓦房的補助提到600元,這個標準還偏低,應該再適當提高。
首先以活著的人為本
《第一財經日報》:“桑美”襲擊福鼎沙埕港后,有關因災死亡人數有不同說法,你對此持什么意見?
王振耀:福建省主要領導對救災工作的要求之高,恐怕在全國都是罕見的。不能說地方干部做得都是完美的,但在輿論如此高度透明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干部都是盡心盡力的。在某些具體處理方式上我批評過人,但在救災上,我要為當地干部說句公道話。
從掌握死亡數據到上報死亡數據,民政部有一套規定。死亡人口一要見尸體,二要查清身份包括戶口等,有個認定過程。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也未必表現得比我們好。
今年的“桑美”超強臺風,以17級的風力登陸,直接襲擊避風良港沙埕港,這在世界的臺風災害史上也是罕見的。而且沙埕良港很特殊,岸線單邊全長達50多公里,實際有效經常利用的達34公里,這么大面積周邊線上能布滿干部嗎?
據一些幸存船員介紹,當時倒海翻江,道路不通、通訊中斷。在方方面面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各級黨政干部都在為群眾的利益努力抗爭。這時候出現一兩個不周到的案例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是我在救災現場也難免。
事實上,我覺得當地黨政領導面對這次錯綜復雜的局面,處置得是十分適當的,既對自然災害做出了強有力的應對,也對有些暴露出來的現實矛盾做出妥善處理,體現了良好的執政能力。
《第一財經日報》:你覺得在救災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善意。
王振耀:救災工作中對“以人為本”的理解是首先以活著的人為本,先救活著的人。
在某省,一個縣民政局災后第一天馬上派人核對數據,但救災物資調度遲緩,我現場就糾正——民政局第一位的工作就是把糧食等送到幸存者手中,先救活人,穩定局面,然后再逐步核實傷亡人數。
《第一財經日報》:那么,沙埕港遇難人數是否已有完全的數據?
王振耀:現在回頭看,可以說有,雖然還在打撈沉船,但是這個數據只會減少。因為有90多具尸體是找不到身份的,既計入死亡數據,又算作失蹤人口。當地干部并沒有瞞報。
救災數據不是用來追究行政責任的,除非確有行政責任。
吸收“桑美”經驗教訓
《第一財經日報》:你認為在“桑美”中我們的救災機制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王振耀:我們實行的救災機制在國際上應該說是一流的,美國乃至很多發達國家都向我們學習。
我們規定救災人員24小時到位,一般情況下救助老百姓物資24小時到位,中央資金72小時到位等。
但在這次這么大的災害下,福建當地的整體工作是切實有效的。
《第一財經日報》:今后在極端性災害中,國家在應急機制方面是否將有所改進?
王振耀:我們正在思考改進裝備。比如,如果所有地面通訊中斷,可能通過通訊衛星保證通訊聯絡;道路中斷,可能啟用直升機。我們還初步計劃2007年底發射3顆災害監測衛星,包括雷達和光學衛星。目前也在考慮動用現成的通訊衛星投入救災,保證通訊暢通。
再一個要大力提高大家的減災意識,緊急轉移的關鍵還是教育群眾。政府和群眾的理念和互動方式都得調整。
此外,有一些制度規定和辦法要調整,比如說,類似“桑美”超強臺風船員是否還應留守,預報要更精準,通報船員臺風到底在哪個位置,持續時間多長,要考慮大船不要進港,而在無風區躲避。(記者邵芳卿發自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