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堪稱我國樓市多事之秋,為防止房地產市場泡沫出現,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如連珠炮般密集頒布,土地、信貸等環節都一并收緊,中央、地方政府、開發商、銀行、消費者展開了一場激烈博弈。以下是今年影響較大的調控措施,它們將決定未來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前進方向和節奏。
4月28日加息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06年4月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58%提高到5.85%,五年期以上由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保持不變。
5月17日“國六條”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措施。會議指出,要認真落實去年以來中央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部署,根據當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并提出切實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進一步發揮稅收、信貸、土地政策的調節作用等6條措施。
5月29日“十五條”
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建設部等九部門《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的意見》,共十五條。該意見明確了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進一步抑制投機和投資性購房需求,從2006年6月1日起,對購買住房不足5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個人購買普通住房超過5年(含5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免征營業稅;個人購買非普通住房超過5年(含5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按其售房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后的差額征收營業稅。
7月24日限制外資炒樓
7月24日,建設部、外匯局等六部門正式發布《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資準入和管理的意見》,明確對外資進入境內房地產市場設置必要的準入“門檻”,并要求各相關部門制定操作細則。
9月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和建設部聯合公布《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可謂是規范外資進入樓市的實施“細則”。業內人士認為,如能執行到位,外資潛入境內房地產市場炒樓的“暗道”可望因此被封堵。
7月26日 加強稅收征管
國家稅務總局7月26日對外公布《關于個人住房轉讓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自8月1日起,所有地稅局開始征收房產出售個人所得稅。《通知》還特別強調:個人所得稅要與營業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一并辦理。根據既定政策,該稅率為20%。該通知公布后,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出現了一陣二手房過戶熱潮。12月1日,北京正式開始征收二手房土地增值稅。
8月19日加息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8月19日起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調整后,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現行5.85%提高到6.12%,五年以上貸款利率由6.39提高到6.84%。同時,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由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擴大為0.85倍,其他商業性貸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變。
9月5日 土地調控新政
9月5日,新華社播發《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強調,必須采取更嚴格的管理措施,切實加強土地調控。為此,將提高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標準和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征收標準;統一制訂并公布各地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總價款全額納入地方預算,繳入地方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有關專家表示,這次加強土地調控引入了行政手段,這和此前九部委調控房地產文件的精神是一致的,強化了地方政府的責任。(成靜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