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時期以來,對中國跨境資本大幅外流擔憂加劇。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儲備在2014年6月達到3.993萬億美元,逼近4萬億的歷史最高水平后,持續降至8月份的 3.55 萬億美元,創2013年以來新低,為連續第四個季度下降。特別是美聯儲可能提前加息,以及全球貨幣政策大分化導致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風險加大的背景下,全面理性客觀我國資本外流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趨勢,并采取前瞻性、系統性風險預案意義重大。
短期看,人民幣中間價機制改革,人民幣與美元硬掛鉤逐步脫鉤后的一輪大幅下跌,形成的短期貶值預期,自然是促進資本外流的短期重要因素。但根本而言,情況更為復雜。可以說,既有周期性沖擊,也有結構性沖擊,既有“輸入性特征”,也有“內生性特征”,既有被動調整,也有主動調整。跨境資本流動易受匯率、利率及市場預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從國內環境看,在國內經濟從“三期疊加”向新常態過渡的過程中,目前本輪宏觀經濟下行尚未觸底,中美貨幣政策大分化,以及中美利差收窄導致“資產外幣化、對外債務去杠桿化”等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可能持續。從外部看,全球經濟增長停滯,美國進入金融新周期所引發的全球流動性失衡是關鍵誘發性因素。
中國外匯儲備資產利用出現重大結構性調整,未來將實現從“GDP”向“GNP ”的戰略性轉變。
一方面,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為“一帶一路”解決融資缺口的新平臺和新模式,但這些外匯儲備運用所涉及的大部分資金很可能并未反映在央行目前統計數據中。目前的融資來源包括:亞洲基礎設施銀行,其資本規模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出資400億美元;絲路基金,首期規模為400億美元,資金來源外匯儲備、中國投資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國開金融,資本比例為65%、15%、15%、5%;金磚國家銀行,資本金規模為1000億美元。
另一方面,通過外匯委托貸款或對政策性銀行增加注資。中國人民銀行將動用外匯儲備對國家開發銀行(國開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口行)這兩家政策性銀行進行注資,包括兩輪資本注資,首輪在4月進行,總計涉及620億美元資金(通過將委托貸款轉股操作向國開行和口行分別提供320億美元和300億美元),第二輪在7月進行,涉及830億美元資金(向國開行和口行分別提供480億美元和450億美元)。
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凈資本輸出國。當前,國內生產總值(GDP)已不足以真實反映國民財富能力,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是一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境內,也包括境外)將成為衡量中國國民財富創造的新尺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從2010年的690億美元增速擴張到2014年的1160億美元。對外直投凈額大幅縮窄,甚至在部分季度內降至負值。過去四個季度內,對外直投凈額為56億美元的凈流出。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未來私人對外直接投資(ODI)將持續快于外商直接投資(FDI)。目前“一帶一路”國家占中國對外投資的比重只有13%。據我們匡算,未來十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總投資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未來25年內有望達到3.5萬億美元,中國將實現從“GDP”向“GNP”的戰略性轉變。(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