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0—1949?年亞東周邊國界及地緣政治
亞東周邊國界
由于清光緒帝繼位后,西方人只是被嚴禁進入帕里其他地區,而在日納宗的出入并不受到限制,因此,英國認為該地并不歸屬帕里宗管轄,并挑起了與我國西藏地方政府之間的隆吐山之戰。由于藏方的慘敗,清朝駐藏大臣升泰在英國“先簽約、后撤兵”的逼迫下,被迫于?1890?年簽訂了《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八款》。
該條約規定藏、錫間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莫摯山起,至廓爾喀邊界止,分哲屬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諸小河,藏屬莫竹及近山北流諸小河,分水流之一帶山頂為界”。這直接導致原日納宗中國領土的喪失。需指出的是,該條約并無藏文本,對規定的國界并未繪圖示意或是署明舊界山名;并且,由于西藏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邊界并未加以勘定。這些問題給后來的國界糾紛帶來隱患。不過,據?1904?年再次入侵西藏的英軍首領榮赫鵬的言論,“如漠視藏人此種要求,非僅失策,亦且有失公允”的看法,英方當時也是一度同意錫金北部與西藏干壩宗“洛納山頂—納金山頂—甲崗—丈結山頂—東結山口”的傳統邊界。因為英方后來又出爾反爾,于1902—1904?年發動第二次侵藏戰爭,甲崗等處領土經由《拉薩條約》而被割讓給英國。對于?20?世紀初的亞東周邊國界輪廓,英國?1900?年出版的《西藏及其周邊地區地圖》(圖?3)有較好的圖示。之后的?30?多年內,亞東段國界在整體上較之現今沒有大的差異。2017?年?6—8月中印兩軍對峙的洞朗地區,赫然位于中國境內。
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的亞東周邊地緣格局
1890?年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八款》還使得錫金就此被歸為英國的保護國,亞東也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之后的半個多世紀,中國接連經歷了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亞東的邊界事務在很長時間內為中央政府所無暇顧及。除了英國非法在亞東鎮駐扎軍隊、經營郵電、開設驛站外,洞朗等18?個本屬我國西藏地區的牧場也一度被錫金牧民侵占,不丹也多次與藏方發生草場糾紛。
20?世紀上半葉,南亞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空前發展。英國在深感壓力之下,逐漸傾向于主動退出該地區以保持其經濟利益。1918?年,英國將錫金政權交還給塔希???納姆伽爾國王。1923?年,英國承認尼泊爾獨立。1947年,印度宣布獨立。但是,獨立后的印度決策者卻幾乎完全繼承了原先英控印度政府的安全戰略,把注意力同樣集中在陸上,這給喜馬拉雅山區的地緣政治環境投射下了陰影。
總之,在1890?年以后,我國西藏地方政府不僅于法理上喪失了原日納宗領土,并且在崗巴縣(干壩宗)的邊界也退至“洛納山頂—納金山頂—甲崗—丈結山頂—東結山口”以北。在民國中央政府無暇顧及喜馬拉雅山區的同時,印度卻逐漸接管了英國在該地區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