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鄉村振興政策
過去?20?年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把生態治理放在重點位置,忽視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三位一體的和諧模式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鄉村振興的基本格局。退耕還林還草工程主要以速生林為主,單方面追求植被蓋度,國家有補貼,并沒有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效果。
未來按照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積極鼓勵當地企業家回鄉、外域企業家下鄉牽頭,復制推廣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的“企業+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的鄉村振興模式,推動小康社會建成。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對帶動示范效果好的企業,政府給予貼息、免稅或者獎勵政策。同時,對于回鄉開展社會服務(如教育、診所等)的碩士和博士,政府應給予資金獎勵,貸款免息,或者其他晉升渠道給予特殊政策,弘揚正能量。
結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在這一系統論指導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鄉村可持續景觀模式應為退耕還林還草、現代設施農業與藥材果業、鄉村旅游等協同發展的多模式,而不是單一生態治理的退耕還林還草模式。只有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才能建成真正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才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者:陳怡平,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第四紀科學與全球環境變化卓越創新中心;張義,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