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相關舉措與其實際效果
“一帶一路”倡議與生物多樣性
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以下簡稱《黨章》)首次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式寫入《黨章》。這在全國范圍內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使中國的環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意識得到了空前的增強。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國內外各界,包括學術界均一直十分關注。中國政府提出的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區域合作倡議,作為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在推動亞洲、歐洲和非洲地區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的同時增強“一帶一路”地區相關國家的科技合作(圖?1)。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對“一帶一路”地區相關國家的科技合作進行了大力的支持。沿“一帶一路”分布著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的大部分地區(圖1)。盡管生物多樣物種豐富,但生物多樣性保護相對于經濟的發展顯得非常脆弱;尤其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時候過度索取與開發生物資源,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很大的破壞。目前,生物多樣性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全球經濟優先發展的驅動下,其科研經費支持力度相對于其他研究顯得嚴重不足。對于我國基礎科學研究面臨的情況,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8年?1?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提出“確定加大支持基礎科學研究的措施,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同時提出“大力培養和引進戰略科技人才,加大中青年人才儲備,穩定支持優秀創新團隊持續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作為一門基礎科學研究,將與其他基礎學科一樣在相關政策下獲得新的活力。中國正在努力實施相關一些積極的政策,將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研究產生重要影響。
隨著中國政府的持續投入和支持,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到?2030?年,“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網絡體系將基本形成,有望在帶動雙邊、多邊及區域科技合作中發揮“骨干網”的作用。作為中國基礎研究的中堅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積極部署海外相關生物多樣性科教基地(圖1),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工作正走出國門,沿著“一帶一路”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熱帶亞洲、中亞荒漠、歐洲草原和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跨越物種富集和生態脆弱的地區。盡管生物多樣性有著不同的生態型,但也面臨著環境變化以及全球變暖的嚴峻挑戰。中國正在逐漸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研究與保護的中堅力量,相關科技部署以及政策的實施,將對相關地區和國家的科技發展帶來幫助,同時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