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災害活動特征:大規模災害增加,災害鏈特征明顯
青藏高原地區自北向南包括祁連—柴達木、昆侖、巴顏喀拉、岡底斯、喜馬拉雅、羌塘—昌都等多個構造帶,包括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昆侖山、阿爾泰山、祁連山、橫斷山等眾多山脈。除局部地區主要的山地災害特征有所不同外,總體空間特征具有高強度與高頻性、突發性、季節性、群發性、周期性等特征。氣候變化使得孕災條件的上述變化,增加了該區域大規模災害發生頻次,也使得災害的鏈生性更為明顯。不同災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激發和轉換,形成災害鏈,導致災害在時間和空間上雙重延拓,進而增大災害威脅。例如,2000年4月9日,易貢滑坡先堵斷主河易貢藏布形成堰塞湖,淹沒上游村莊。2?個月后,堰塞體潰決,不僅使易貢藏布下游幾十公里的道路被沖毀,更使印度境內?30?人死亡,100?多人失蹤,5?萬余人無家可歸。易貢滑坡的形成就和春季積雪消融密切相關。
不同海拔區災害的誘發因素和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各異
受高原氣候和地形條件的控制,在不同海拔區災害的誘發因素和災種呈現明顯差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也不同。
海拔?3?500?m?以下地區。發育以暴雨誘發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主要集中于橫斷山區、喜馬拉雅中東段、昆侖山西段等。這些區域季風氣候活躍,水汽交換劇烈,降雨充沛且集中在雨季;地形陡峭,高差大,位能條件好;構造活躍,地震頻發,固體松散物質豐富;人類活動影響也較大,交通干線等人類設施相對最為密集,災害也呈現沿交通干線密集分布的特征。降雨是災害發生的主要激發因素,未來極端暴雨的增多將對這些區域的災害造成顯著影響。
海拔?3?500—4?000?m?地區。主要發育有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冰川泥石流、山洪和滑坡等災害。主要集中于橫斷山地區、西藏東南部喜馬拉雅中東段、念青唐古拉山中東段等。該區域受印度季風控制,海洋性冰川發育,是氣候變化最為敏感的區域。該區域將受溫度升高和極端暴雨的共同影響。夏季持續的高溫致使冰川和積雪處于強烈的消融狀態,大量的冰雪融水從山坡及冰川上匯流到冰川谷地的冰磧物等松散堆積體中,在重力作用下沿溝谷下泄,形成冰川泥石流等災害。該區災害主要的誘發因素為降雨和溫度,特別是高溫和高強度降雨的耦合,是大規模災害和災害鏈形成的重要因素。未來氣候變化導致的升溫和極端降雨均是該區域災害危險性增大的重要因素。
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地區。該區域冰湖發育密布,冰川躍動、冰崩、冰湖潰決等為主要災害類型。主要集中在海洋性冰川地區的喜馬拉雅山東段、念青唐古拉山中東段,唐古拉山東段,以及亞大陸性冰川地區的喜馬拉雅山中段、喀喇昆侖山等區域。這些區域對溫度變化的響應較為敏感,如?2000?年以來,冰湖潰決災害發生頻率較以往明顯升高,僅西藏東南部就記錄了?9?次冰湖潰決事件。冰川躍動可能沖入冰前湖引發洪水或泥石流,或引發湖體潰決形成災害鏈,主要分布于亞大陸性冰川區的天山和喀喇昆侖山區域。冰崩往往推動松散的冰磧物到下游直接造成災害,或直接墜入冰湖引發冰湖潰決洪水和泥石流等災害。冰崩引發的災害主要分布在海洋性冰川區。例如,2018?年?10?月?17?日,西藏雅魯藏布江色東普溝發生冰崩堵江災害,崩落的冰塊在山谷里翻滾跌落推動松散冰磧物一路奔涌堵塞了雅魯藏布江河道形成堰塞湖,使得上、下游數萬群眾被迫撤離。該區域災害形成最敏感的因素是溫度,氣候變暖將會直接導致冰雪相關災害活動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