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科學院院刊
大國重器——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科學儀器——數理與天文科學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科學儀器——信息與工程科學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科學儀器——生命與醫學科學
2019年中科院自主研制科學儀器——化學與材料科學
經過?20?余年的實踐,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財政績效評價的制度與方法體系。綜合打分制方法是我國財政績效評價中普遍采用的方法,該方法以其標準化、透明化、簡單易行等特點在快速推廣財政績效評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21-01-07 13:57
技術經濟安全評估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新方向,旨在從保障經濟安全的視角,系統評估技術因素的風險及其對經濟安全帶來的影響,從而為保障國家科技和經濟的安全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2021-01-07 14:06
在中國科學院研究所評估實踐中,2004?年開始嘗試國際評估,2012?年開始正式進行國際評估,并作為“一三五”專家診斷評估的重要手段。2016?年以來,國際評估又拓展到中國科學院卓越創新中心的驗收評估中。
2021-01-07 14:09
數據科學的發展,將為計算智能的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可能與機遇;與此同時,計算智能的發展與新型智能范式的興起,也將為大數據在各行業和各領域的應用提供新的契機。
2021-01-07 14:35
“十四五”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發展服務型制造對于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制造強國建設至關重要。要深刻領會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壯大新發展動能、形成新發展優勢,全面提高我國制造業科技創新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和產業競爭能力。
2021-01-07 14:11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型海洋科學考察船的船舶性能和船載儀器設備日益先進。新時期的海洋調查逐步由區域走向全球深海大洋、從單一學科走向多學科綜合觀測,突出表現在?4?個方面。
2021-01-07 10:59
南方紅壤區和亞熱帶森林交錯,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空間載體;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傳承健康穩定的生態系統,是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近年來,迭代升級的“千煙洲模式?2.0”,打造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體示范樣板,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及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建設。
2021-01-06 16:29
“雙評價”——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國土空間規劃開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2020-07-27 13:5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任務,而科技創新能力是建設科技強國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經濟增長和競爭的基本驅動力量。當前,我國已成為科技大國,但科技發展還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中國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科技制高點占有能力、科技領域話語權與引領能力指標與美國差距顯著,僅為美國的?25%?左右;基礎支撐能力為美國的?40%?以上;科技貢獻能力指標與美國差距最小,但仍僅為?50%?左右,中國與美國在總體發展水平方面差距顯著。
2020-06-04 16:40
新時代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發生改變,對傳統糧食安全觀提出挑戰。文章從新時代糧食安全觀的新內涵和新目標出發,構建包含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經濟安全和資源安全?5?個維度的糧食安全評價體系,選取?14?個指標對我國糧食安全的演變和現狀進行評價。研究結果表明,過去我國對于糧食數量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關注程度較高,而對于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資源安全的關注程度較低。文章進而結合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宏觀發展戰略,提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政策建議。
2019-09-17 10:58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科技三會”上發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召。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僅需要資源要素的支撐,更需要有將這些要素進行合理配置的制度安排,需要新的模式來激發新的創造力。其中,對評價制度的改革在尋找科技體制新模式的改革關鍵舉措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為此,回顧過去,文章從科技體制與科技評價的關系視角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從回歸科技評價的本源出發,探究科技評價異化的體制問題。相應地,面向未來,文章從改革主線、改革結構、評價體系?3?個方面提出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科技體制改革建議,為建成百年科技強國提供政策依據。
2019-06-24 13:38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