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7月13日報道 在就業壓力增大、無數人爭考公務員的今天,浙江義烏市卻出現部分公務員把戶口遷入農村,愿意回村里“當農民”的怪事。
前不久,義烏市200多名擁有農村戶口的公務員,被市紀檢委、市委組織部等部門要求從農村遷出戶口、辦理農轉非、退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義烏市為何“開除”這些公務員的“村籍”?公務員“爭當農民”怪事背后有何貓膩?“新華視點”記者對此事進行了追蹤。
巨額利益驅動 公務員“進村分錢”
今年初,義烏市委組織部接到多封群眾來信,舉報了一件怪事:一些公務員為“當農民”,把戶口遷到農村。公務員為何愿意“當農民”?義烏市一位干部說:“不要小看了這個農村戶口,它在農村涉及的經濟利益十分巨大。”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在義烏市擁有農村戶口關系到舊村改造補償等利益。據義烏市紀檢委副書記胡愛芬介紹,如果本人戶口在農村,舊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蓋起4層半的房子,這中間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以參與流轉,當地市場價每平方米都超過2萬元;另一方面,蓋起的房子可以利用地處義烏小商品城附近的區位優勢,開展物流運輸、物業租賃等業務,每月可以獲得比許多城市居民還要高的收入。
“除獲得宅基地、蓋房子外,農村戶口還可以拿征地補償費,并每年從村集體資產出租、物業等經營收入中獲得分紅。”一位村民說。
據浙江省農業廳經管處處長童日暉介紹,全省已推行了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對村集體所有的資產清產核資,量化為股權,均攤到村民身上。目前,已有千余個農村完成了這項改革,去年人均分紅500多元,有的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分紅則更多。
一紙農民“名分”,關系巨額“錢途”--既身為公務員在機關獲得相應收入與待遇,又可以作為農民在農村獲得征地補償、參與村集體分紅、享受舊村改造政策……不少公務員“爭當農民”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驅動,可損害的是農民的利益。“以土地征用補償費為例,集體土地被征后全村拿到的補償總額是固定的,可村里多一戶,大家均攤時就會少分一部分錢。”義烏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繆永法說。
官清畈村黨支部書記何國峰認為,農民收入低,公務員有固定收入,他們既拿納稅人的錢又來擠占農民的資源,侵害了百姓利益。稠江街道的一位村民說:“公務員每月有工資,生活有保障,有的享受了集資建房,憑什么逢年過節還要到村里來分錢?”
童日暉認為,過去農民曾長期承擔上繳農業稅與統籌提留款義務,與城里人相比同命不同價;現在推進城鄉一體化,農民到了該享受集體資產收益的時候了,絕不能允許“偽農民”侵蝕百姓利益。
更多真相在調查中浮出水面:一些公務員長期擁有“雙重身份”
“農民公務員”怪事引起義烏市委高度重視,從3月到4月間,義烏市多個部門聯手對全市4000多名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開展戶口調查清理工作。
根據調查,近年來共有94名公務員把戶口遷入農村,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調查還讓更多戶口始終在農村、一直擁有“雙重身份”的公務員浮出水面。據繆永法介紹,他們先后把195名“農村籍”公務員戶口遷出,還對40人辦理了農轉非、退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等手續。
清理行動之迅速非常罕見。義烏市紀檢委、市委組織部、市公安局等部門在發出戶口調查清理工作通知的同一天,就出臺《義烏市公務員戶口遷移暫行規定》,文件明確提出,公務員必須將本人戶口遷至所在單位集體戶或城市社區居委會,不得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這次清理太突然了!”稠江街道辦一位自小在農村長大的公務員,被機關錄用后并未把自己的戶口從村里遷出。兩個月前,他與同事都被要求填寫了一份“公務員戶口情況調查表”,如實地寫下了自己的戶籍所在地,結果就被要求將戶口遷出,并辦理了農轉非手續。
“填寫這張簡單的調查表,讓我‘丟掉’了上百萬元的資產。”這位公務員說。據他介紹,家里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附近有一套舊房子,今年下半年可能要參與舊村改造。他算過,自己妻子也是農村戶口,按政策可以分到126平方米的宅基地蓋新房,而且最高可以蓋4層半;現在自己的戶口遷出,只能分到108平方米地,加上其他一些潛在的利益,自己至少損失了上百萬元。
清理行動在機關干部中引起震動的同時也帶來爭議:一位政法系統干部表示,這種強行遷轉的辦法不夠人性化;有一個局的局長戶口被從農村遷出后很不理解:“我天生就是農民,為什么非要把我從農村趕到城里?”胡愛芬對此表示,開展這項工作是得罪人的,而且得罪的多是熟人,可為了解決問題不能怕得罪人。
對拒不配合者 先免職再清理
把公務員戶口遷出農村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雖然多數干部比較配合,可有的人并非心甘情愿。對此,義烏市委書記黃志平明確表示,絕不允許與民爭利的情況出現。
繆永法介紹,公務員同時擁有農村戶口,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這些干部的來源中,一部分是上世紀80年代初鄉鎮招聘的干部,轉為公務員后戶口未遷出;另一部分是村里的畢業生或村干部考上公務員,但沒有強制他們將戶口從農村遷出;還有一部分依據公安戶籍部門“三投靠”規定,把戶口遷轉到農村。
無論什么原因,不能成為妨礙清理的理由。義烏市委領導表示,對拒不配合者,先免職再清理其農民身份;今后如果再出現這種情況,市管干部一律免職。新出臺的《義烏市公務員戶口遷移暫行規定》要求,今后原為農業戶口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被錄用為公務員的,自收到錄用通知書之日起,在規定時間內把戶口遷出、退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逾期不辦理者視作自動放棄錄用資格。
為建立長效機制,義烏市還建立和完善公安部門公務員戶口調查平臺,定期向辦證中心提供公務員進出的有關數據,同時建立固定舉報受理熱線,嚴肅處理隱瞞相關信息、逃避戶口清理工作的公務員,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市公安局辦證中心負責人徐麗芳等人表示,在浙江省這樣的發達地區,“農民公務員”雙重身份的現象不只在義烏出現。由于很多利益都依附在戶口上,只有多個部門共同努力,在戶籍改革中將農村戶口和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脫鉤,才能真正堵住漏洞。
有的干部認為,公務員把戶口遷到農村,反映出一些“潛規則”:為什么公務員遷戶口這樣容易?因為有的公務員掌握了相當多的資源,完全有辦法操作;同時,有的村干部由于看中一些公務員手中的權力與資源,也比較歡迎公務員戶口“下鄉”。真正讓這些“追逐利益者”出局,還有賴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把一些權力部門手握的壟斷資源逐漸取消。(“新華視點”記者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