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07年中國國防費預算3509.21億 奉行防御性政策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3 月 04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就會議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中國網進行現場實時報道。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主席臺

針對日本NHK電視臺記者提出的關于中國軍費方面的問題,大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姜恩柱回答說,“我國一貫堅持按照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合理安排國防費。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防費用有所增加。根據國務院提請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2007年中央預算草案中的國防費預算為3509.21億元,約合449.4億美元。國防費預算比上年預算執行數增加529.9億元,增長17.8%。國防費預算占當年全國財政支出預算的7.5%。2004年國防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7%,2005年為7.3%,2006年為7.4%,與前幾年相比,所占比重大體持平。”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姜恩柱

姜恩柱介紹,2007年中國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于三個方面:一是提高軍隊人員工資和津貼標準,保證部隊官兵及離退休干部收入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得到相應提高;二是提高軍隊公務事業費和伙食費標準,改善部隊官兵訓練、生活條件;三是適度增加裝備建設經費,提高軍隊在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

姜恩柱指出,從上個世紀的1979年到1989年,中國國防費實際平均每年下降5.83%。近些年來,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費,但是這種增長仍然屬于彌補國防基礎薄弱的補償性增長。近些年來,與其他一些國家特別是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費,無論是絕對數,還是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或是其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都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以2005年為例,2005年中國國防費約合306.46億美元,相當于美國的6.19%,英國的52.95%,法國的71.45%,相當于你們日本的67.52%。2005年國防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中國是1.35%,美國占4.03%,英國占2.71%,法國占1.93%。2005年中國國防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為7.3%,同年,美國國防費占政府財政支出的比重為20.04%,法國占11.41%,德國占9.2%。

姜恩柱特別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的國防旨在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統一,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中國沒有能力也沒有意圖與任何國家進行軍備競賽。中國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郭素萍/中國網)

新聞發布會由李連寧主持

中國空軍殲八II型戰斗機編隊巡邏

中國海軍最新服役的054級導彈護衛艦

陸軍機步師進行實戰演習

中國陸航部隊列裝和米171武裝型直升機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中國政府發布《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
《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998年)
《2000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我國民用飛機首次批量進入國際市場 國防科工委4招力挺民用產業
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開幕會
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