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被沉箱罩住的“南海一號”古沉船被打撈出水。
當日,古沉船“南海一號”在廣東陽江海域被打撈出水。在海底沉睡多年的“南海一號”為南宋時期商船,沉沒于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船艙內保存文物總數估計為6至8萬件。 新華社記者周文杰攝
昨日上午,在萬眾矚目下,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古沉船“南海Ⅰ號”進行了“調試工作”。它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上古沉船整體打撈行動,開創了世界先例,是中國水下考古的一個重大創新,標志著中國水下考古技術跨進世界先進行列。據了解,“南海Ⅰ號”今天正式出水后將舉行出水儀式,固定在一艘拖運過7000噸水泥石頭的拖船上運送到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臨時碼頭,預計拖運過程需要8~9個小時。
圖為本報記者航拍的古船打撈現場。
示意圖
文/記者王鵬、徐靖、王廣永、黃文生、翁曉鵬 圖/龍成通、莊小龍、王子恒、邱偉榮 (除署名外)
海上絲路博物館建得起養得起
一直以來,陽江方面公布“南海Ⅰ號”出水時間為本月22日,但昨日上午現場突然傳來起吊成功的消息。昨天下午5時,陽江市召開“南海Ⅰ號”上水新聞發布會,各路記者紛紛追問“南海Ⅰ號”是否昨天已正式出水了?對海上絲綢之路的養護經費以及“南海Ⅰ號”出水保護等各方面也提出疑問。
問:“南海Ⅰ號”為何今日上水?
答:打撈“南海Ⅰ號”主要受天氣影響。有關方面原來公布“南海Ⅰ號”出水的時間為12月24日,根據天氣預報,24日至26日有一股強冷空氣南下,將影響“南海Ⅰ號”的打撈工作,因此改在23日戓者更早時間進行打撈。21日起吊是由于天氣良好,為確保22日起吊萬無一失,做前期試吊工作,是整體打撈其中的必要部分,是對“華天龍”吊環、鋼索進行定位,為成功起吊作準備。22日,“華天龍”將“南海Ⅰ號”吊出水面,平穩安全地放到半潛駁船上。
問:景德鎮窯和浙江龍泉窯大多是“貢品”,在“南海Ⅰ號”上發現了大量的景德鎮窯與龍泉窯瓷器,那么能否推斷“南海Ⅰ號”是由兩地統一配貨到泉州后,再走海路呢,能否證明“南海Ⅰ號”的始發港是泉州?
答:在“南海Ⅰ號”前期的探摸確實發現了很多的瓷器,文物數量以及還有哪些文物都是一個謎團,雖然在船上發現了包括福建兩個窯在內的瓷器,但并不說明船在福建入海。
問:“水晶宮”的旁邊有很多的架子還沒有拆除,而且外面沒有進行裝修,那么“水晶宮”達到了“南海Ⅰ號”入宮的條件了嗎?什么時候又能向游客開放呢?
答:“水晶宮”只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展廳,旁邊雖然有很多架子,但是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水晶宮”已完全達到了“南海Ⅰ號”入宮的要求。至于什么時候對游客開放,將報有關部門審批才行。
問:按照事前公布的預算,整體打撈“南海Ⅰ號”的預算約為1.5億元,但據說現在的花費已達到了2.7億元,到底預算是多少呢?
答:“南海Ⅰ號”打撈是世界首創的水下考古項目,是獲得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交通部廣州打撈局與陽江市政府都是先把事情干好,再談錢的事情。
問:目前“南海Ⅰ號”已上水,不久將移至“水晶宮”中,而對“南海Ⅰ號”保護的水環境實驗暫時還沒有完成,那么在保護“南海Ⅰ號”方面有哪些技術難度?對“南海Ⅰ號”本身及文物有哪些影響?
答: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難度:第一是對800多年保存基本完好的文物和遺址進行保護,世界上沒有一個成熟的方案可借鑒;第二是對船上鐵器、凝結物的保護也是個難題,尤其是從海洋環境移至陸地,保護更是個難題;第三,對出水瓷器的保護也是個難題。
“南海Ⅰ號”入宮后,會立即封堵南門。原來制定的方案是使用原始的海水進行補給。沉船打撈出來后,表面還是泥巴保護著,雖然水環境實驗還沒有完成,但是在保護措施上沒問題。
問:據說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將來的養護費將是一個很大數字,甚至有人提出“建得起,養不起”,陽江怎么解決養護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經費問題?
答:該館將有陽江市政府負責管理,經費陽江市政府肯定能解決,但也需要省政府的支持,經費應該不是大問題,并且爭取明年開館。
起吊過程中何時最危險——上下沉井切割分離時和出水后
沉箱如何打開——如果“南海Ⅰ號”一層層發掘的話,沉箱也可以一層層地切割
打撈對文物有無損害——整個打撈都是與文物無接觸施工,因為從沉箱下壓到穿底梁,都為古船留了1米左右的安全距離,對文物無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