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免學費和課本費,我是不可能坐在這里的。"廣西都安縣三只羊鄉15歲女孩袁愛鳳因父母病故,生活難以為繼。不久前她獲得了政府的資助,得以重返學堂。
袁愛鳳受益于近兩年中國政府在農村實施的"兩免一補"政策,即免學雜費、免費教科書、生活補助。袁愛鳳說,"讀書是我的夢想。免學費讓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袁愛鳳所在的都安縣三只羊鄉地處大石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許多孩子因為貧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
"在廣西,有許多像袁愛鳳這樣的孩子。"作為11個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廣西擁有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人口高達1500多萬,屬于經濟欠發達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余益中表示,多年來,政府一直致力于解決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問題,讓像袁愛鳳一樣的窮孩子們有書讀、讀好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已取得顯著成效。
從2006年春季學期開始,廣西630多萬名農村孩子不用再交學雜費,其中131萬名孩子同時得到了免費課本,23萬名家庭貧困的寄宿生還得到生活補助。"這意味著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已真正實現了農村九年義務教育",余說。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的落實,大大減輕了貧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負擔。現在,這個自治區每位農村小學生一個學期平均少交77元,中學生少交200元。而政府為此在2006年一年投入的公用經費達12億多元。
與此同時,這個自治區還投入巨資,修建校舍以及購置教學儀器,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記者日前在都安縣高嶺鄉中學看到,校園環境整潔,新建的教學樓、學生宿舍寬敞明亮,并配備了圖書室、實驗室、儀器室、體育室。
"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余說,危房、缺乏實驗室等教學設施一直是農村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直接導致農村和城市孩子無法公平地享受教育資源。曾經有一個貧困縣的高中生參加全國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卷面分全國第一,實驗分很低,很多儀器沒見過,這是農村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因此,我們集政府和全社會的力量,盡最大努力解決教育公平問題。"
自1998年以來,這個自治區共投入64億多元,實施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共建設校舍面積673萬平方米,在41個民族縣、山區縣、邊境縣建起59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并開展了大規模的中小學教師培訓,僅2005年,共培訓中小學教師11萬多人次。
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投入除去國家撥款,近一半資金來自廣西自籌。一位教育界人士評價說,對于一個財政困難的少數民族自治區,這非常不容易。(記者 楊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