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各族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以來的方針政策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
【全國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
2005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年底總人口1.75億人,比上年增長9‰,其中少數民族人口8239萬人,比上年增長1.5%,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47.2%。
1.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有所提高。2005年,全國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完成157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4.9%,增幅提高1.5個百分點。民族自治地方生產總值占全國各地區加總生產總值的7.94%,比上年提高0.2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3300億元,比上年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419億元,比上年增長21.7%;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9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00美元。一、二、三產業構成由上年的23.3:42.7:34.0調整到2005年的21.0:40.9:38.1。
在5個自治區中,內蒙古自治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達到23.8%,居于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首位,已連續3年居于全國第一位。5個自治區的人均GDP均超過1000美元。
2.農業生產平穩發展。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49億元,比上年增長8.1%。
種植業結構調整繼續推進。2005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35.1萬公頃,油料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棉花播種面積上升0.1個百分點。全年糧食產量7187萬噸,比上年增長6.2%;棉花產量達188萬噸,比上年增長4.4%,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2.9%,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油料產量372萬噸,比上年下降6.4%;糖類產量6512萬噸,比上年增長1.0%,糖類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畜牧業和漁業生產平穩發展。2005年,大牲畜、豬、羊年末存欄頭(只)數分別為6153萬頭、8526萬頭和16391萬只,分別占全國的39.1%,17.7%和44.7%,存欄頭(只)數分別比上年增長3.0%,7.2%和1.0%。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1205萬噸,比上年增長13.0%,肉類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15.6%,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牛肉、羊肉和豬肉產量分別為185萬噸、190萬噸和672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0.8%,14.9%和10.6%。牛羊奶產量1071萬噸,比上年增長29.0%。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民族自治自治地方農業機械總動力8611萬千瓦,增長9.4%;全年農村用電量223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5.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27萬公頃,比上年增長3.9%。
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農產品人均占有量均有不同程度變化,糧食人均占有量達到411公斤,比上年增加20.7公斤;棉花人均占有量達到10.8公斤,比上年增加0.4公斤;油料人均占有量為21.3公斤,比上年減少1.7公斤。
3.工業生產發展平穩,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全部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人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下同)有13161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0654億元。其中內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529億元,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301億元,外商投資企業完成824億元。
民族自治地方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情況:機制紙及紙板273萬噸,增長21.3%;成品糖產量678萬噸,下降16.6%;原煤產量3.8億噸,增長40.2%;原油產量2833萬噸,下降0.4%;發電量3052億千瓦時,增長29.2%;粗鋼產量1846萬噸,增長39.8%;生鐵產量2087萬噸,增長48.0%;水泥產量10155萬噸,增長21.0%。
工業生產產銷銜接良好,經濟效益總體水平穩步提高。全年國有及年銷售收人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96億元,稅金總額784億元。虧損企業虧損額143億元。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163億元,建筑業總產值完成1656億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964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072萬平方米,分別比上年增長13.2%和17.1%。
4.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58億元,比上年增長33.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585億元,農村固定資產投資773億元;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67億元,比上年增長28.9%。國家預算內資金875億元,國內貸款1451億元,利用外資115億元,自籌資金4471億元。
5.消費品市場銷售發展較快。2005年,民族自治地方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874億元,比上年增長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