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50.9%的人認為我國未來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
一個呼叫器有紅、黃、綠3個按鈕,紅色直通120,黃色連接居家養老中心,綠色連接96345便民服務熱線。這是童瀟在浙江杭州上城區調研時,看到的一種一鍵通呼叫器,安裝在社區60歲以上老人家里。老人一按鍵,相關部門就能在最短時間作出反應。
“呼叫器只是一個終端,最重要的是整合政府資源,與老人的需求有效對接?!闭憬贾萆铣菂^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麗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上城區將近1/4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做好居家養老,社區建立了居家服務無憂在線平臺。從去年開始,整合衛生局、教育局等8個部門的資源,為全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緊急救助等個性化居家養老服務。
據馬麗華介紹,社區根據老人身體、經濟狀況、子女供養能力等,把老人分成六大類。生活最困難的空巢、獨居老人,每天能享受兩個小時的免費服務。最近3年,政府通過社區購買服務已投入近3000萬元。“目前我們考慮把這項服務由‘特惠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把政府資源轉換為社區資源,對接不同的老人需求,解決年輕人的后顧之憂。”
調查顯示,43.5%的人希望在社區建立更多老年服務中心。
我國未來會以哪種養老模式為主?調查中,50.9%的人首選“居家養老”(老人自己在家生活或與子女住一起);27.7%的人選擇“社區養老”(在社區建立日托機構或提供其他養老服務);21.4%的人選擇“機構養老”(老人住養老院或其他專業護理機構)。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政府的任務將越來越重,要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解決養老難題。”童瀟建議,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可以向養老領域傾斜。這些項目的具體執行,可以交給共青團、婦聯等樞紐型人民團體組織承擔,他們更了解民眾的養老需求,也有更強的組織動員能力。
童瀟認為,城市志愿活動也可以向助老方面延伸,比如,大學的某個班級定點幾位老人,畢業時“傳遞”給下一屆同學,讓青少年通過公益接力的方式來助老;在職青年間鼓勵互助,設立助老志愿服務時間銀行,做到“我為你,你為我”。(王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