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北方遇罕見干旱 減災救災行動
· 中央財政再次急撥3億元支持冬麥區抗旱救災
· 北方干旱拷問中國糧食安全及對氣候變化考驗
· 中國北方旱情持續發展 七小麥主產省旱情一覽
· 氣象干旱已波及12個省份 特旱區達50年一遇
· 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旱災成因
· 國家氣候預測室主任駁四川大地震致旱說法
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河南省禹州市小呂鄉小呂村幫助村民澆麥。新華社發
河南省中牟縣白沙鎮崗李村農民魏劉定在查看嚴重干枯的麥苗。新華社發
圖為1月14日,河南濟源承留鎮農民在澆旱情嚴重的麥田。2月3日,據農業部農情調度,截至2月2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甘肅、陜西等主產省小麥受旱1.41億畝,比2008年同期增加1.32億畝,這意味著全國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麥遭受旱災。(資料圖片)中新社發 平白 攝
本報綜合消息旱!旱!旱!沒有山崩地裂,沒有驚濤駭浪,也沒有熊熊火勢,去年入冬以來,我國各地連發的高級別干旱災害已肆虐了4個多月!旱魔所到之處,秧苗枯死、土地龜裂、人畜干渴。農業部表示,此次干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截至2月3日,全國近43%的小麥產區受旱,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七個主產區小麥受旱1.43億畝,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畝。其中,嚴重受旱5692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5610萬畝。370萬人、185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入冬以來,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降水偏少,中國出現了大范圍的氣象干旱。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陜西北方7省部分地區的氣象干旱已達重度干旱或特旱。
其中,河南受災最為嚴重。該省連續105天無降水,受旱面積達63.1%。1月29日,河南省氣象局首次發布干旱紅色預警信號,這是實行氣象預警發布制度以來,該省第一次發布干旱紅色預警信號。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區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降水也持續偏少,成為1961年以來三個最嚴重干旱年份之一。為此,安徽省氣象局于2月1日首次發布了干旱紅色預警信號。
嚴重的旱情,給小麥生產造成極大威脅。據統計,河南省小麥受旱面積已達總數的63.1%,有三百六十多萬畝出現黃苗,有四十多萬畝出現枯苗死苗現象。安徽省近七成的麥田受旱,有九十萬畝出現點片死苗現象;山東、山西、陜西、甘肅等省麥田受旱面積均超過一半。
干旱不僅使糧食生產面臨危機,部分地區人畜用水也出現緊張。在山西,一些邊遠地區已有106萬民眾及19萬頭大牲畜因旱情造成飲水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在河北,40萬人存在季節性飲水困難。為應對旱情,山東省已投入近4億元,興建各類抗旱水源工程2600多處,新打機井5萬多眼,臨時解決10萬人、7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
■旱情六大特點
若冬春連旱
后果堪憂
據專家介紹,這次干旱呈現出幾個特點:
一是秋冬連旱,可能出現冬春連旱。冬小麥播種出苗以來,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經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如出現冬春連旱,將造成更大范圍的枯苗死苗現象,而且直接影響小麥的返青和起身拔節,進而對夏糧產量造成嚴重損失。
二是受旱地區面積大,受旱程度重。
三是旱凍疊加。在旱情持續發展的同時,出現多次大范圍降溫,尤其是1月20日—25日,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寒潮襲擊,加劇了旱情影響。
四是農作物受旱面積大、程度重。當前北方冬麥區受旱面積,是近5年來的同期最大值,一些地區出現大面積黃苗現象,有的甚至出現干枯死苗。
五是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突出。一些群眾拉運水距離遠、缺水持續時間長、抗旱成本高,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
六是江河來水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
■全國
七省災情嚴重
●河南已連續105天無降水,受旱面積達63.1%。
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月26日,河南省平均降水量為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79%,小麥受旱面積已達總數的63.1%。
●安徽六成以上農作物將受旱,面積達2417萬畝。
是1961年以來三個最嚴重干旱年份之一,災情已達到干旱極端氣候事件的標準。
據統計,安徽全省受旱面積已經達到2417萬畝,其中嚴重受旱面積1200多萬畝。
●陜西小麥受災1768萬畝。
陜西省防總1月中旬啟動省級三級抗旱應急響應。
據當地氣象部門預計,2月上旬陜西全省降水總量仍然偏少,干旱還會持續,冬春連旱的可能性很大。
●山西旱情持續發展,近八成小麥受旱。
去冬以來,山西遭受近60年第3個嚴重冬旱。山西省小麥主產區臨汾、運城市農作物受旱面積634萬畝,占全省小麥受旱面積的73%。
●山東今年以來降水只有1毫米,2030萬畝作物受旱。
今年以來降水只有1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少了近九成,全省農田受旱面積已達2030萬畝,重旱1000萬畝。
●河北3500萬畝耕地受旱,其中小麥面積達1500萬畝。
自去年11月以來,該省平均降水量僅有1.7毫米,比常年偏少90%,大部分地區降水量為50多年來歷史同期最少,致使全省冬旱較重。截至目前,受旱面積達3500萬畝,40萬人存在季節性飲水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