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5月10日訊 (記者唐佳蕾)國務院新聞辦今天上午就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情況舉行發布會,甘肅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澤巴足在會上表示,甘肅省8個重災縣災后重建落實資金規劃項目共7546個,規劃總投資614億元,投資完成率93.6%。災區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澤巴足介紹說,甘肅省5 12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協調小組的指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兄弟省市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按照災后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總體要求,組織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科學有序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
災后重建取得重大成果,災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甘肅省是汶川地震損失僅次于四川的重災省,受災范圍廣、受災人數多、經濟損失大,恢復重建任務艱巨。根據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對我省8個重災縣災后重建落實資金規劃項目共7546個,規劃總投資614億元。三年來,全省上下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全力推進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截止4月底,8個重災縣重建項目全部實施建設,完工率91.8%,投資完成率93.6%。災區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公共服務設施達標升級,城鎮功能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高,生態環境逐步修復,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
一是,農村居民居住條件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居民住房39.4萬戶維修和重建30.2萬戶全部完成。以整村重建為主的農村供排水、供電、道路、河堤、沼氣等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二是,建成了一批高標準、高質量學校、醫院,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在重災縣實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1690個,其中教育項目554個,醫療衛生項目232個,各項社會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標準和質量均高于災前水平。重建后的學校、醫院成為災區最漂亮、最安全、老百姓最放心的建筑??h、鄉公共服務機構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為災區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因素得到有效緩解。建設國省干線公路1128公里,占災區同類公路的84.2%,建設農村公路13411公里,路網結構布局更趨合理,公路等級、質量和通行能力明顯提高。打通了災區出口路,連接了斷頭路,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能源、電網、農村水利等基礎設施重建全面推進,災區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有了明顯改觀。
四是,城鎮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輻射帶動能力和承載能力明顯增強。重點實施災區縣城及重點集鎮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熱、垃圾處理、公交場站等市政建設,拓展了市政設施服務功能,有效提高了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五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災區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重點實施了特色農業、優質農產品良種繁育和現代設施農業等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為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201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災前增長43.4%。鉛鋅等重點產業資源整合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戰略重組。農村市場服務體系和功能得到加強,旅游產業開發水平不斷提高。
六是,災區防災減災體系和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加強,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提升。投資36.8億元在重災縣實施了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水土保持、防洪河堤等工程,建設了省、市、縣三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及防災減災預警預報體系,有效提升了防災減災水平和應急能力。
七是,干部群眾的凝聚力明顯增強,思想觀念、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在災后恢復重建繁重任務面前,各級干部深入一線,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贏得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各級干部在復雜環境下開展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工作的能力得到鍛煉提高。城鄉居民互幫友愛,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