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新華網武漢5月25日電(記者熊金超)三峽工程在連續三次加大水庫下泄流量之后,從25日凌晨開始再次加大放水量,以應對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不斷的罕見干旱。
長江水利委員會發布的水文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3日12時,三峽工程每秒的下泄流量已從前期的1萬立方米左右增加到了1.17萬立方米。長江中下游的漢口、九江、大通站等控制站點的水位繼續保持上漲勢頭。
“50年來少見的極端氣候,造成了中國南部罕見的干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預報處總工程師閔要武介紹說,“今年1-4月,長江流域累計降水量較50年平均值偏少4成。其中,中下游地區降水偏少5成,為1951年有歷史統計資料以來最少值,發生60年甚至100年來的罕見旱情。”
據了解,5月以來,旱情仍在持續,降水量總體偏少5成左右。洞庭湖、鄱陽湖主要控制站點來水均比歷史同期偏少約7成,漢江來水也偏少4至5成。
湖南、湖北兩省相繼出現土地龜裂、湖泊水體萎縮現象,洞庭湖等主要湖泊水體面積比歷史同期少4成左右。素稱“千湖之省”的湖北,目前已有1388座水庫低于“死水位”運行;被譽為“中國水塔”的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4米多,創歷史新低。
中國氣象局監測結果也顯示,今年1月至今,長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到8成,中國南部的安徽、江蘇、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為1945年以來同期最少。
衛星遙感監測圖顯示,淮河也因今年以來的旱情出現斷流,其水域面積比正常時已減少近六分之一。目前,淮河江蘇段水位降至12.16米,是同期歷史上記載水位的最低值。
為應對這一嚴重旱情,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在下撥抗旱資金、調撥抗旱物資,接連派出工作組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等地協助指導抗旱救災的同時,先后3次加大三峽水庫下泄流量向長江中下游地區補水。
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副巡視員王井泉說,三峽工程自去年10月蓄水至175米水位后,從去年12月就開始向中下游地區補水。截至24日,壩前水位已從最高175米高程下降至152.56米,累計補水逾170億立方米。
為保障長江中下游地區抗旱用水及航運安全,抬升長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國家防總決定從5月25日開始至6月10日,將三峽水庫的下泄流量加大至1.1萬至1.2萬立方米每秒。
據了解,三峽水庫加大下泄流量對三峽工程發電影響不大。按照三峽防洪要求,在每年6月10日長江入汛之前,三峽水庫壩前水位都將下調至145米左右的防洪水位。
目前,三峽水庫壩前水位仍保持152米以上,且長江上游來水水量近期出現加大趨勢。截至25日中午,長江上游寸灘站的水流量已由前幾日的65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8300立方米每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