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洮硯開發公司創精品、打名牌,洮硯開發不斷取得新突破。圖為新制作的“西游記”硯。本報記者王雨
被譽為“中國書畫之鄉”的通渭縣,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的書畫教育培訓工作,為全縣書畫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本報記者王雨
“號準脈,下準藥,治好病”
—定西市探索符合市情的精準扶貧模式
作為“三西”扶貧的發源地,定西市自1983年以來,從救濟式扶貧到基礎開發式扶貧,從綜合開發式扶貧到參與式整村推進,通過“治山水、強基礎、興科技、調結構”,過去貧窮落后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改變。
在扶貧成效凸顯的同時,面對既要脫貧又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雙重任務,原來的“大水漫灌”式扶貧所存在的弊端、困難、矛盾日漸顯現,而其投入大、見效慢、易返貧等問題,也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定西市委書記張令平說:“要敢于突破陳規,主動求變,要以產業開發、基礎改善、金融創新、組織引領為支撐,缺啥補啥,著眼解決‘扶哪些、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
自2013年全省扶貧攻堅推進大會提出“堅持連片開發與分類扶持相結合,走精確扶貧的路子”后,定西市及早謀劃精準扶貧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有關部門及縣區負責人專程到廣東考察了精準扶貧模式,在充分學習、借鑒的基礎上,一套符合定西市情的“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干部”的扶貧模式應運而生。
精準識別,讓真正需要幫扶的貧困戶“浮出水面”
精準扶貧首先得把真正的貧困戶識別出來。
今年,定西市全面啟動這項工作。隴西縣扶貧辦主任王耀東說,縣上分3期對聯戶干部進行了培訓,要求每個干部進村入戶,通過多種形式,向老百姓宣傳介紹貧困人口識別政策、程序和建檔立卡工作的內容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精準識別工作的認知度和精準度。
全市抓好貧困戶識別這一環節,通過農戶申請、村民評議、逐級審核、張榜公示等程序,瞄準最貧困的村社、最困難的群眾,確保扶貧對象識別準確有效,全市896個貧困村、83.92萬貧困人口通過識別建檔立卡實現精準管理。
貧困人口識別出來后,被劃分為四種類型: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型、生產生活條件落后型、技能缺乏型、產業滯后型,然后根據貧困類型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隴西縣柯寨鄉柯寨村村民馬海軍家的情況被劃分為產業滯后型貧困,并得到了有效幫扶。他家客廳的桌子上,一張精準扶貧幫扶卡放在醒目的位置,卡片上一分為二,左面是幫扶戶的詳細情況,包括年齡、收入、家庭狀況、致貧原因、貧困戶屬性;右面是聯戶幫扶干部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單位職務,整個幫扶情況在這張卡上一目了然。
馬海軍告訴記者,他家的幫扶干部是副縣長郭志萍,已經來過家里好多趟了。院里的圈舍就是郭縣長聯系信用社貸款5萬元修建起來的,新添的9只羊也是靠扶貧政策引進來的,再加上秸稈種植的補助,今年的收入增長有了指望。
精準規劃,定人、定點、定責全力扶持
定西市扶貧辦副主任姚尚勇介紹,通過精準識別扶貧對象,科學劃分貧困類型,選派駐村干部針對性幫扶,鋪設了精準扶貧的“管道”,有效解決“扶誰”“誰扶”和“怎么扶”三大問題,扶貧開發實現了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轉變。
規劃明確,幫扶工作就能有的放矢。為了使精準扶貧措施落到實處,精準幫扶規劃成為重中之重。定西市在全力搞好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對全市869個貧困村、83.92萬貧困人口建立了“一村一業一單位、一戶一策一干部”的結對幫扶機制,精心編制了縣、村兩級扶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為所有貧困戶逐戶制定了脫貧計劃,做到了扶貧對象、扶持項目、培訓內容、責任人員“四明確”。根據貧困戶的自身條件,確定脫貧時間,實行分類指導、因戶施策,將所有的扶貧資金、項目、物資投放到當年要脫貧的貧困戶,聚力定點、消除貧困。采取倒排時序的辦法,做到減貧目標任務、扶貧措施、時間進度、考核驗收“四到戶”,真正做到扶貧工作對象精準、措施辦法精準、摘帽時間精準、考核驗收精準“四精準”。
在建立推行縣級領導包鄉鎮、縣直單位幫扶村、鄉鎮領導包村、駐村干部包戶指導責任機制的同時,以雙聯單位和雙聯干部為基礎,抽調省、市、縣、鄉鎮工作人員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對全市869個貧困村都確定了幫扶單位,派駐了駐村工作隊,對83.92萬貧困人口都確定了幫扶干部,基本實現了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貧困戶的全覆蓋,保證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組,每戶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入村到戶、不留死角,形成了精準扶貧格局的主體。
為了規范扶貧工作,定西市專門制定了“定西市扶貧攻堅流程圖”,并統一制作、印發了較為規范的鄉、村扶貧工作宣傳版面,做到了扶貧攻堅目標、任務、措施、職責上墻。同時,干部幫扶計劃一覽表上列清致貧原因、幫扶人員、致富措施、脫貧時限,讓干部對“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幫”心中有數。同樣,掛在墻上的圖表也讓老百姓心里亮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