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 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協調發展需關注的方面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極為密切。目前,各地區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既是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的反映,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地區間經濟、金融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區域金融體系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不利于我國金融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使得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在全國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需要特別注意針對我國不同區域的特點和差異,全面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促進區域經濟金融健康、協調發展。
(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但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在“十一五”規劃開局之年,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有了新的進展,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仍較突出,需要各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促進各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各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既有共同性的問題,也有各自存在的突出問題,甚至還可能出現差距加大的局面。各地區經濟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性依然較強,投資消費失衡和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經濟結構性矛盾有待進一步解決。各地區都面臨農產品、資源性產品、服務類產品等價格上漲的潛在壓力;部分地區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資產價格波動風險有所顯現;重復投資、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問題依然突出。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城鄉居民收入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擴大。
(二)金融機構改革全面推進,但其公司治理結構與盈利模式需進一步改善
改革重組后,銀行、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的各項財務指標明顯改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所增強,但其治理結構、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尚未實現根本性轉變。目前,銀行、證券和保險業金融機構普遍面臨業務品種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由于缺乏有特色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尚未形成協調發展和較為完善的業務盈利結構,金融機構可持續盈利能力不強,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應繼續推進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內部管控能力,夯實區域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
(三)社會融資結構有所改善,但間接融資占絕對比重的格局需加快改變2006年,隨著股票市場融資功能的恢復以及債券市場特別是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的繼續發展,除東部地區貸款比重小幅上升外,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非金融機構部門直接融資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了11.83個、2.59個和2.26個百分點;直接融資占融資總量10%以上的省份數量上升到了12個,較2005年增加了一倍,融資結構有所改善。但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非金融機構部門融資總量中,銀行貸款占比分別為86.71%、82.38%、93.28%和95.62%,間接融資依然占據絕對比重,經濟波動和調整的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體系。
(四)金融創新逐步活躍,但有利于金融監管的制度措施需繼續完善
近年來,國內金融創新發展快速,金融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包括銀行間市場的混合資本債券、重整資產支持債券,交易所市場的上市公司債券、附認股權證,證券公司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外匯市場規避利率和匯率風險的人民幣衍生產品等。與此同時,隨著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金融交易載體之間的關聯性日益增強,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行業間業務互相滲透,各地區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交叉性金融業務出現了較快發展。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機構綜合經營以及交叉性金融業務的不斷發展,使得宏觀管理部門和監管機構面臨新的監管領域、監管對象。同時金融工具創新使得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的表外業務大量增加,單純的資產負債表難以反映金融機構的真實經營情況,加大了監管當局對金融機構進行有效監管的難度。此外,金融交易技術的創新也加大了監管難度。
(五)金融業步入全面開放格局,但在開放中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的結束,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對外開放范圍逐步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東部快速發展的同時,已逐步加快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擴展的步伐。同時,在華外資金融機構業務增長迅速,市場份額快速上升,在給國內金融業帶來新機制、新產品的同時,也使中資金融機構面臨較大的競爭和發展壓力。目前,國內金融機構已面臨與外資金融機構平等競爭的新格局,中資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在金融業步入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下,需特別注意跨境資金流動規模不斷擴大的影響。
(六)風險處置取得較大進展,但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的風險抵御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2006年,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改革和風險化解工作取得明顯成果,城市信用社風險處置取得新進展,高風險信托公司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多數地區中小金融機構資本實力增強,撥備覆蓋率提高,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但從整體而言,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機構抵御風險能力仍然較弱,部分機構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一是資本實力增長緩慢,僅依靠利潤增長彌補歷史損失,短期內風險敞口難以覆蓋。按照新的資本監管政策,如果資本不能得到有效補充,業務擴張、盈利增加將面臨困難;二是風險識別能力不足,對非信貸及表外資產的風險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尤其是對資本市場風險認識不足,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逐漸暴露出債券投資風險;三是網點分散,內部管理層次多、鏈條長,內部控制存在缺陷,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