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曹效業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科技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真真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中合作撰寫了“我國科學道德建設的進展與挑戰”一文。文章從科學道德規范的內涵及其演變、我國科學道德規范建設的進展與問題、加強我國科學道德規范建設的思考3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文章首先介紹了科學道德規范的內涵及其演變。1942年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K?默頓是科學道德規范的鼻祖,他提出普遍主義、公有主義、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主義等規范。隨著科學發展模式的轉型,各國科技界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促進了科學道德規范的體系化,其內涵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科研誠信規范;二是研究倫理責任。
接著,文章闡述了我國科學道德規范建設的進展與問題。我國科學道德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萌芽。至1990年代中后期,科研機構開始制定原則層面的科學道德規范并成立響應。近年來,我國科學道德規范建設迅速發展,科學道德規范建設逐漸系統化和貼近科學實踐,開始走向制定更加具有操作性政策措施的新階段。同時,科學道德建設也面臨不少問題:一是科技界內部道德反應劇烈,二是社會上的不正之風不斷侵蝕科技界。具體諸如造假、抄襲、不勞而獲的文章署名、科學評價講人情關系、出于利益而姑息違規、不當使用社會輿論力量等現象仍不在少數。
最后,文章對加強我國科學道德建設進行了思考。文章提出,加大我國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治理力度,建構良好學術生態,推進我國科學道德規范建設已是當務之急。包括:進一步推進和完善科學行為規范制度建設,充分重視和加強科研誠信環境建設,加快從治標為主走向標本兼治的步伐。(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8科學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