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在《2008科學發展報告》發表了題為“科技創新促發展 和諧共進迎未來”的文章。
白副院長首先指出,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社會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歷史階段。是照搬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的發展模式,還是立足實際,探索出一條符合時代要求和中國國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成為中國共產黨必須解決的重大戰略性課題。工業化一方面促進了社會財富的急劇膨脹,另一方面又消耗掉了巨大的能源資源。目前能源資源的匱乏與發展高需求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瓶頸,因此,中國必須從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走上科學發展的新興工業化道路。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才能保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性轉變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積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就能夠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使中國在能源資源極度有限的前提下,始終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后勁,切實避免經濟發展的大起大落,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
白副院長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條件和基礎,包括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綜合國力、科技基礎、文化氛圍。我國目前還存在著一些制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妨礙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應當要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具體措施包括:切實抓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落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真正做到科技創新以人為本;著力營造激勵創新、競爭合作、和諧共進的文化氛圍。(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8科學發展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