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城市人均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205.3元
民政部:中國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總量接近40萬個
2008年是民政部恢復建部三十周年,也是民政工作面臨嚴峻考驗和重大挑戰的一年。全國民政系統干部職工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戰略部署,推動各項民政工作邁出了新步伐,民政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根據民政事業統計報快報初步統計結果顯示:
一、抗災救災工作取得巨大勝利
今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兩場歷史罕見的巨災,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2008年全年我國各類自然災害造成死亡和失蹤88928人,緊急轉移安置2682.2萬人(次);3999萬公頃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面積403.2萬公頃,下降29.8%;倒塌房屋1097.8萬間,損壞房屋2628.7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3547.5億元,比上年增加473.3%。災情發生后,全國民政系統始終把受災群眾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全力以赴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生活和災后重建工作,各級共投入救災資金303.8億元,緊急轉移安置2682.2萬人,救濟災民8000萬人次,恢復重建民房572.7萬間。圓滿完成了抗災救災的各項任務,應急救援、減災救災能力顯著提高。
二、社會組織管理規范有序
分類培育引導社會組織發展,重點發展行業協會、商會、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著力扶持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區基層社會組織。截至2008年底,登記注冊的社會組織總量接近40萬個,其中社會團體22.0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6.3%,民辦非企業單位17.8萬個,比上年同期增長3.5%,基金會1390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1個。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層次不同、覆蓋廣泛的社會組織體系;積極探索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配套制度建設,啟動社會組織評估、執法監察工作,社會組織的自我管理與服務社會能力進一步加強。
三、社會救助制度不斷完善
以城鄉低保為基本內容的救助制度不斷完善。應對2008年的物價波動,先后兩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初步形成了低保標準與補助水平的動態調整機制。2008年全國城市平均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205.3元,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為141元;全國農村平均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82.3元,月人均補助為49元。重點將因病、因殘、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和生存條件惡劣的常年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截至2008年底,全國共有1111.1萬戶、2334.6萬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計支出城市低保資金385.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2%。全國農村低保對象1966.5萬戶、4284.3萬人,正向應保盡保目標邁進,全年累計支出農村低保資金222.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5%。同時,還有63.2萬農村人口享受了農村傳統救濟,686.5萬人次得到了農村臨時救濟。
農村五保供養制度逐步落實,初步實現應保盡保。實施“霞光計劃”,推進五保供養機構建設。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調整供養標準,落實供養資金,供養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共對151.9萬戶,158.1萬五保人員實施了農村集中供養,對363萬戶,385.3萬五保人員實施了農村分散供養。全年累計支出五保供養資金7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7%,其中農村分散五保供養支出46.4億元,農村集中五保供養支出30.3億元。
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從試點探索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加強了各項救助制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保障制度的銜接。截至2008年底,城市醫療救助共救助513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6.2%,全年累計支出城市醫療救助資金2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8%;農村醫療救助共救助948.1萬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86.1萬人次,全年累計支出農村醫療救助資金35.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