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長江中下游區。該區位于淮河-伏牛山以南、福州-英德-梧州以北、鄂西山地-雪峰山以東,總耕地面積3.30億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8.1%。
圖6長江中下游區耕地質量等級比例分布圖
評價為一至二等的耕地面積為0.39億畝,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區、鄱陽湖區和江漢平原,以性狀良好的潴育型水稻土為主,沒有明顯障礙因素。評價為三至六等的耕地面積為2.07億畝,主要分布在長江下游平原丘陵區和江南丘陵山地農林區,其次為豫皖鄂平原山地農林區和長江中游平原區,以水稻土、紅壤、潮土、黃褐土、黃棕壤、石灰(巖)土為主,有一定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土壤微酸、質地粘重,增產潛力較大。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為0.84億畝,主要分布在江南丘陵山地農林區、長江中游平原區和浙閩丘陵山地區,以石灰(巖)土、水稻土、潮土、黃棕壤為主,土壤質地粘重、酸性較強、土壤養分貧瘠、土層較薄、水土流失嚴重。
(六)西南區。該區位于秦嶺以南,百色-新平-盈江以北,宜昌-溆浦以西,川西高原以東,包括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西川和云南大部、貴州全部、湖北和湖南西部以及廣西北部,總耕地面積2.92億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6.0%。
圖7西南區耕地質量等級比例分布圖
評價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積為0.62億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農林區,以性狀良好、養分含量高的水稻土為主,沒有明顯障礙因素。評價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積為1.52億畝,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農林區和黔桂高原山地區,以水稻土、紫色土、黃壤、石灰(巖)土為主,主要障礙因素是土層薄、礫石含量多、水土流失嚴重,這部分耕地分布零散且耕作不便。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為0.78億畝,主要分布在川滇高原山地農林牧區,以高山區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黃色石灰土等石灰(巖)土及性質惡劣的水稻土為主,這部分耕地海拔高、氣溫低、季節性干旱嚴重,且土壤養分瘠薄,缺乏灌溉條件,大多僅能種植一季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