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
由于黃河的洪水挾帶大量泥沙,進入下游平原地區后迅速沉積,主流在漫流區游蕩,人們便筑堤防洪。而行洪河道不斷淤積抬高,人們又不斷加高堤壩,使黃河成為高出兩岸的“地上河”,極易決堤泛濫改走新道。事實上,黃河下游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世界無雙。據統計,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游決溢達1590多次,因泛濫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間,黃河的遷徙大都在現行河道以北地區,侵襲海河水系,流入渤海。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間,黃河改道擺動都在現行河道以南地區,侵襲淮河水系,流入黃海。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東壩頭決口后,才改走現行河道,奪山東大清河入渤海。
歷史上黃河有過多年入黃海的事實,說明現代黃河是完全能夠改道再入黃海的。如果讓黃河改道再入黃海,在黃海為我們中華民族淤造新領土,其意義要遠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首先,因為黃海沿岸的自然條件比渤海沿岸優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為渤海是內海,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法律地位等同于領土,我國享有全部主權。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陸地也延伸不了我國的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而在黃海淤造領土則可以向太平洋公海無限延伸我國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
其次,現代黃河在渤海的萊州灣入海,而環渤海是我國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基地,是首都的門戶。我們不希望內海渤海逐日變小,從而影響周邊的海洋性環境。萊州灣面積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積77000平方公里,如果繼續讓黃河入渤海,照當今平均造陸速度31.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內可淤平萊州灣,2500年內可淤平整個渤海。如果讓黃河改道入黃海,就可以徹底避免渤海日日變小、趨于消失的厄運。
第三,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黃河三角洲沿岸就會有穩定的海岸和水深,利于建大港口及勝利油田和東營地區的的開發。
第四,黃河入黃海的路徑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徑短,這樣可以節約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暢。
第五,現代黃河改道入黃海,不僅可以阻止廢黃河三角洲海岸不斷被海侵蠶食的現狀,而且還會重新淤造出新的陸地。
第六,讓黃河改道再入黃海,還利于兩個基于渤海存在的宏偉設想的實現。
曾有專家提出要重開1282年元朝開挖過的膠萊運河,重新溝通黃海的膠州灣和渤海的萊州灣,支持者都以各種形式闡述“重開”的巨大好處。現在還設有專款,請專家在進行深入研究。可是,200年內萊州灣將變成陸地,那么“重開”的意義還大嗎?
十多年前,又有專家提出“海水西調”的戰略設想。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調到大興安嶺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間,然后讓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近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對此進行論證,并已向國家提出建議。基于此,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還提出了 “引海水淡化開發草原生態產業項目”,正待國家審批。但是如果專家們想到2500年內渤海將變成陸地,是否現在就該考慮直接調黃海水呢?
當然,黃河改由黃海入海,也會帶來許多不利。例如,山東省的農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將會受到影響;又如,鐵路、公路交通會暫時受到影響;再如,改道后可能會干擾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響等。但這都可以設法避免、彌補,或減輕。從大局和長遠考慮,改道與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讓現代黃河再入黃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將大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和發展。我們認為,現代黃河應盡快改道再入黃海,愈早愈好,刻不容緩。(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 徐鴻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