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2月4日專電
新華社記者代群
細細品味近年來的春節生活,人們過年的方式越來越新。透過這些新鮮而別致的過年方式,人們似乎觸摸到了當今社會生活的新趨勢。
“分居式過年”折射中國家庭結構新變化
中國春節最大的傳統是團圓。每當春節臨近,“親人何時回家”便成為人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中國人在一年當中最看重的就是除夕年夜飯,在這個夜晚,平日里相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們,都要想方設法把距離縮短。
然而,安徽省公安廳的楊警官這幾年的春節卻總是和妻子分開度過。楊警官是安徽人,而他的妻子是上海人。每到春節,楊警官留在安徽陪家人過年,他的妻子則趕赴上海和她的家人團聚。豁達的楊警官說:“古人說,忠孝不能兩全,而現在是父母和岳父母過年團圓不能兩全。如果夫婦都到一方父母家過年,那必然有一方父母要孤獨地過春節。我們倆一商量,干脆春節分開幾天,各自回家過年,讓雙方父母都能過上個團圓年?!睏罹僬f,他們這種“分居式”的過年方式,雙方父母都能理解,所謂“小別勝新婚”,每年春節過后,短暫“分居”后的夫婦倆的感情都要更進一層。
隨著國家人口政策的實施,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大多已成家立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者孫龍認為,獨生子女的大量出現使得,我國社會中有兄弟姐妹的傳統大家庭結構開始轉變為“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的小家庭結構,“分居式”的過年新方式折射的正是這種變化。
孫龍說,在過去,雙方家庭都有多個子女,大兒子不回家,也許小女兒回家了,雙方父母的膝下總是有兒女相伴,即便是夫婦倆都沒回家,父母也不會感到孤獨。而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情況則發生了變化,夫婦倆要面對四位老人,在雙方老人都渴望團圓時,最現實的方法也許就是楊警官一家的做法。孫龍認為,今后,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分居式”過年的方法會被越來越多的家庭采納。
“空巢兒童”的春節團圓夢
安徽省合肥市一位殘疾青年的極端過年方式,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這位名叫小秦的農村孩子今年18歲,自幼殘疾。今年春節,父母將他一個人留在合肥過年,孤獨而傷感的小秦用手機向一商場撥打炸彈恐嚇電話,然后在家中坐等警察上門抓捕。
合肥警察很快就找到了他。小秦對警察說,他知道打恐嚇電話是犯法的。但父母嫌他殘疾對他不好,過年的時候把他一個人留在合肥,也不給他買好東西過年,他很難過,就打恐嚇電話,想讓警察把他抓起來,體驗一下坐牢的滋味。
這是一個令人心酸而發人深思的故事。但小秦的遭遇并非個例。安徽省社科院等研究機構最近發布的一項聯合調查表明,由于農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導致社會中出現了一個獨特的“空巢兒童”群體。據此次調查課題負責人、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王開玉介紹,目前僅安徽省“空巢兒童”的保守估算在250萬人左右。
這些孩子是“小皇帝”還是“棄兒”?調查表明,這些孩子一種是跟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一種是生活在親戚家中。100%的孩子都羨慕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的“棄兒”感非常強烈。
一些社會學學者認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會向城市集聚,“空巢兒童”將成為一個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
“春節黃金求職周”凸顯大學生自立自強新時尚
大學生的精神面貌是社會文化的風向標。這些剛跨出校門的學生雖然看起來學生味十足,但在幾年或十幾年之后,他們中的大多數必將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將左右社會的發展。
“花錢等著父母電匯,工作等著國家分配”,曾一度是不少大學生的真實寫照。然而,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近幾年的春節里,各單位不回家的實習大學生越來越多。
安徽大學的小張和他的同學,選擇了留在實習單位工作,過一個“沒有懶覺、沒有同學聚會”的春節。雖然有點冷清,但小張認為,今年即將畢業,為了給找工作積累更多實踐經驗,給自己的求職加分,這樣的“犧牲”是值得的。
隨著大學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陳國蓉說,春節期間許多單位要正常運轉,但正式職工大多放假,此時到求職單位實習,一方面可以顯示大學生對工作的態度,同時也有充分的空間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對找工作非常有好處,春節長假其實是“求職的黃金周”。
中國人以孝為先。大學生春節不回家,是不是對父母的不盡孝?大學四年有三個春節在實習單位度過的戴先生,現在在一家中央新聞單位工作。他對記者說,子女對父母最大的孝順莫過于自立,求職不需父母求人,花錢不用父母掏錢,買房不需父母支援,結婚不需父母張羅,父母要做的就是安享晚年,對子女無心可操,無憂可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