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糧食我們絲毫不能放松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9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稻花香里說豐年。在2004、2005年糧食連續兩年增產的基礎上,今年夏糧生產又上新臺階。當下秋收作物相繼進入收獲期,秋糧預計收成怎樣?我國的糧食形勢如何?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農業部部長杜青林。

今年自然災害明顯偏重

但糧食有望首次實現連續三年增產

記者: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但今年下半年以來干旱、洪澇、臺風等自然災害頻發,請問對全年糧食影響如何?

杜青林:今年入夏以來,干旱、臺風、洪澇、霜凍等自然災害和重大病蟲害明顯加重。就農業災害而言,創下了五個“歷史之最”。一是第4號強熱帶風暴“碧利斯”伸入湖南等內陸后維持8級風力以上時間為歷史最長;二是第8號超強臺風“桑美”的風力是建國以來所有登陸臺風中最強的;三是重慶四川部分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四是內蒙古最近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時間最早、范圍最廣的霜凍;五是長江中下游及江南稻區稻飛虱的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為歷史罕見。

據農情調度,截至8月底,全國因各種自然災害損失糧食810多億斤,分別比前年和去年全年損失總量多200億斤和120億斤。從目前情況看,今年自然災害明顯偏重。

記者: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增產1000多億斤,據了解,如果秋糧形勢看好,將有可能實現連續三年大豐收。這主要歸功于哪些因素?

杜青林:今年夏糧又增產148億斤,早稻基本持平。如果今后半個多月的時間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秋糧有望獲得較好收成,全年糧食將首次實現兩年增產1000多億斤后,連續第三年增產。糧食生產之所以呈現穩定發展的局面,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連續下發了三個中央1號文件,支持糧食發展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三年多來,中央支持糧食穩定發展的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各地和農業部門狠抓政策落實,科技興糧戰略深入實施,促使糧食單產連創歷史最好水平。

糧食生產易下難上

近兩年糧食增產仍屬恢復性發展

記者:糧食生產“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是達到1萬億斤生產能力。這個難度有多大?目前,糧食連年豐收,在一些部門和一部分人中,放松糧食生產的思想有所抬頭,比如縮減糧食生產指標等。

杜青林:應當看到,盡管這幾年糧食豐收,但總體上仍是產不足需。從1999年開始,我國的糧食生產連續滑坡,到2003年跌至8614億斤的谷底,相比1998年的10246億斤下降幅度達15.9%。這兩年糧食生產仍屬恢復性發展。

“十一五”要實現1萬億斤的目標,難度仍然很大,一是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趨勢不可逆轉,二是淡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科技難有新的重大突破。與此同時,糧價走低帶來的負面影響加重;自然災害的影響趨于頻繁。而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市場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必須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

對糧食生產易下難上的客觀規律要有深刻的認識。因此,我們對糧食始終要有憂患意識,始終要堅持立足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始終把國家糧食安全放在“三農”工作的首位。

加強糧食科技創新

我國糧食畝產可望每年增長1%

記者:我們有哪些“殺手锏”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杜青林:當前,要依靠科技進步、改善耕地質量、提高單產水平,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的增產潛力。

一方面下功夫增強糧食生產能力,提高現有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目前,我國同一類型地區糧食單產水平懸殊,高的畝產500—1000公斤,低的只有200—300公斤。同時,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糧食單產水平仍有差距。通過改造中低產田、興修水利、擴大灌溉面積、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等措施,可逐步使畝產提高50—100公斤。

另一方面堅持科技興糧。目前,農業科技在我國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約為48%,農業發達國家在60%以上。我們要力爭到2020年使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到63%。這是我國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的巨大動力。

據專家測算,只要加強糧食科技創新,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今后5—15年,我國糧食畝產每年增長1%是可行的。

同時,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做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下降,用途不改變。在此基礎上,努力提高復種指數,使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5.5億畝以上。

發展生物能源

只要科學規劃就不會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記者:許多地方、許多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關鍵是經濟效益問題。但隨著糧食功能的不斷拓展,糧食轉化途徑增多,這種狀況是否會發生一個大的改變?

杜青林:各地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穩步推進訂單生產,努力實現糧食過腹轉化和加工增值。2005年全國糧食訂單面積發展到3.1億畝,占糧食播種面積近20%。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正成為建設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比如吉林省實施“糧變肉”工程,去年使全省農民人均增收100多元;預計今年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可達1300億元,將成為省內的第一大支柱產業。

記者:繼畜牧業、食品加工業之后,新興的生物質能源也需要大量的糧食。糧食生產和貿易是否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杜青林:生物質能源發展不僅給我國農業帶來新的挑戰,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前幾年生物質能源開發主要是轉化陳化糧,未來要積極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還要在荒灘、鹽堿地等種植高產能源作物,如菊芋、甜高粱、紅薯、木薯等,既充分利用荒地等資源,又可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只要科學規劃和引導,發展生物能源不會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但我們應該預見到,它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糧食生產和貿易發生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糧食結構調整的外延進一步拓展,適合制造燃料乙醇的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會有大的發展;二是糧食產品附加值將有大的提升;三是國際糧食貿易與格局將發生大的變化,我國糧食進出口宏觀調控的難度也將隨之加大。

如何應對生物能源的發展,第一,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進;第二,要加快選育、推廣適合加工生物能源的作物品種;第三,力求做到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利用宜農后備耕地資源發展能源作物;第四,鼓勵、支持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

記者:這樣一來,土地承載的功能也多了。農業功能的拓展將給廣大農戶帶來什么?

杜青林:農業功能的拓展帶動了農民職業上的分工和分業。“分工”可以形成包括農產品的初級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等各個環節的專業化生產經營格局,有利于使小而全的無特征普通農戶轉變成為多種類型的專門人才。“分業”則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促進更多的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進行職業的徹底分化,使農民轉變成市民。(記者 張 毅)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