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質疑:“難道這是北京公交的特點嗎?用不開空調來換取低票價?”
現實困境:如果開空調,一個月一個車隊增加油耗30萬元。
公交熱線:空調公交車并沒有在打折后取消開空調的服務。
專家說法:4角錢的票價確實很難滿足開空調帶來的高成本。
35攝氏度以上高溫天氣在京城已持續了一段時間,然而酷暑中的空調公交車老乘客們卻發現:今年多數北京空調公交車以“開窗戶”代替了往年的“開空調”。上周五,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北京公交集團終于對外宣布:乘客致電“96166公交服務熱線”可以對不開空調的公交車輛進行投訴。針對空調服務比往年遲到一個多月的現象,業內人士指出:市政府為緩解交通壓力實行的一卡通低票價惠民政策,受到乘客擁護的同時,也促使公交公司更多顧及到成本問題。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做出硬性規定,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坐空調車成為痛苦經歷
一位公交部門的老售票員告訴記者:空調車的設計與普通車不同,普通車是整塊的車窗,而空調車車窗由兩塊“拼接”而成,只有一塊可以向單側打開,也就是說窗戶只能開“半扇”。此外,空調公交的天窗也比非空調車少一半。這都造成空調公交的通風效果先天不足。可以想見,空調車夏季不開空調自然比普通車舒適度還差。
“車廂就跟一個悶罐似的!”718路車站,剛下車的乘客劉先生一邊拽著袖子擦臉,一邊揪開被汗水糊在身上的衣服,他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罐頭一般的車廂中站了1個半小時,臨下車前已覺得頭暈眼花、胸悶憋氣、快虛脫了。而跟他同一站下車的乘客們也無一例外地一邊擦汗一邊嘟囔著:“熱死啦!”
2007年6月6日下午5:30,正值下班高峰期。記者在東直門看到一輛815路空調車進站,車門一開,一股熱浪撲面而來——這輛車的空調也沒開,通風狀況不佳使得車內異常悶熱。記者上車前用溫度計測得站臺氣溫是32攝氏度,而車廂內的溫度顯示已超過37攝氏度,比車外高了整整5度。乘客們告訴記者:車開起來后站在天窗下面還能舒服點。其實不僅站著的乘客苦不堪言,坐著的也不好受。坐在后車門前的一個小伙子說:自己之前是跑著趕車的,一上來就熱糊涂了。說話時記者注意到:他把胳膊靠在那半邊打不開的車窗上,汗水正一滴滴順著玻璃滑落。
坐空調車如同摸彩票 罪魁在油耗
中學生小張每天都要乘坐108路上下學,但本周高溫天氣來到后,他發現車上是分時段開空調的:“上午進站的汽車都是窗戶大開,擺明做好了不開空調的準備了。晚上實在太熱,大部分還是開了!”可是9路的乘客小朱就很無奈了:“我每天坐9路,只能撞大運,有的車裝成沒設備,空調就是不開,乘客分不清情況,一點辦法沒有。”
不少乘客想出了找司售人員理論的辦法。“不過有些時候,乘客說了也是白說,司售人員根本不理會。”小張的結論得到乘客的一致認同。不少老乘客告訴記者:有人去問司售人員,售票員的回答多很無奈。有的說:“我們就不愿意涼快嗎?!”有的干脆回答:“您這車票才4毛,怎么開空調啊?!”
不過,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乘客們發現一些車隊把空調二字摳掉了。售票員解釋“是怕大家都上空調車,不堪重負”。但部分沒摳掉空調二字的車輛依然不開空調不由地引起乘客的質疑。
上周四,在京城的炎熱天氣持續一個多月后,北京公交集團終于宣布:乘客致電“96166公交服務熱線”可以對不開空調的公交車輛進行投訴。該集團表示:北京公交關于車廂溫度在26攝氏度以上時要開冷風的規定,并沒有在打折后取消。但司售人員們卻很冤枉,他們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很想開空調,但油耗是個大問題。
某3字頭車隊的司機王師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像我的車一天跑250公里,每100公里開空調后要增加10公升油耗,一個班下來多燒100多塊錢的油。我這只是按‘單班’(約行駛6小時)算,如果‘整班’(行駛12小時)那就要增加油耗200多元。我們車隊一共40輛車,一天就能增加1萬元,一個月一個車隊就是30萬了!”
日前北京公交集團稱:到今年年底,公交集團的公交車總數將達到2萬輛,而擁有車內空氣調節系統的車輛已達8611輛。以每輛車按最低標準每日行駛250公里算,一旦行駛時全部打開空調,則每日多耗油近百萬元。如此算來,空調比往年晚開一月有余可為整個公司省下3000余萬元。
出行質量不能跟著票價降
“票價太低了……其實我們司售人員最難熬,一天到晚都要在這種環境里,可為了減點油耗,不到最后一刻就不開空調。”一位售票員告訴記者。
乘客們對于這種本末倒置的辦法紛紛表示不理解。大學生小韓說:“本該5月開啟的空調,如今快到6月中旬了才開。難道這是北京的特點么?用不開空調來換取低票價!”而不少空調車的老乘客則表示,5月的低票價乘車環境讓人發怵、都不敢想明年怎么辦,他們甚至呼吁:“那還是回到從前吧,空調非空調不同票價,想省錢的不怕熱,想涼快的多花錢,公平合理!”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宋瑞教授向《市場報》記者表示:公交公司出于成本考慮不開空調,這是可以理解的。4毛錢的票價確實很難滿足開空調帶來的高成本。縱觀全球:國際大都市的公交票價,其制定原則多在市場承受力和成本核算間尋找平衡點。但在北京,為了疏導交通擁堵、吸引更多乘客,票價完全由政府制定。因此,作為公益事業的公交公司,其夏季開空調造成的成本虧空是否也應得到相應補貼呢?宋瑞教授指出:“空調車不開空調,已經從出行問題上升到了出行的質量和水平問題。政府的低票價舉措吸引了更多的公交出行人,那么就應該督促空調公交把空調都開起來,‘好事做到底’。”(記者 張牧涵 實習生 韓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