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三:溫州市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
時間:2009年8月22日下午
主題:外來務工人員在溫州艱難討生活
8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溫州市勞動保障局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的一樓大廳,只見大廳內熙熙攘攘,外來務工人員三五成群,或坐或站,一邊閑聊一邊等待雇主。記者隨后隨即采訪了幾位尋找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
王偉來自湖北省荊州市,今年40歲,原來在荊州市的一家棉紡廠工作了十幾年,1994年時企業不景氣他被辭退,下崗后一直靠做零活和做小生意為生。一個月前他一個人來到溫州。
來到溫州后才發現這里的大公司很少,都是家庭式的作坊和小廠,每個企業基本上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工廠環境也很差,炎熱天氣里車間溫度特別高。住宿條件也比較差,一個大房間里住一二十人,最小的房間也有8個人,房間里就是光板床,褥子、涼席都要自帶,連電風扇都沒有。他也曾經問過企業是否能提供醫保、社保什么的,但是面試的企業除了告知工作時間、住宿、加班等,對保障基本閉口不談。
王偉說,他本來還懷著找個好工作的想法,結果一個月內都沒有找到活,只做了兩次零工,給學校和移動基站刷油漆,總共干了4天,給了300元工錢。現在一天的生活費也要三四十元,他從家里帶來的一點錢花得也差不多了。
“現在我想找個哪怕差點的、但時間能長點的工作,咬牙也做了。”王偉說,“快要到秋天了,我心里很著急,今年過年前如果賺了錢就回去,賺得少就干脆在這里過年。”
王偉說,在溫州這邊他感過一次冒,但是大醫院太貴根本看不起,他只能去旁邊的小診所買藥,總共花了32元,這周圍的小診所很多,都是打工的人去看病。
王甌翔(溫州市勞動保障局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副書記):溫州市外來務工人員有327萬人,在溫州各類用工單位中,農民工占到了80%-90%,其中中小企業的一線員工幾乎都是外來農民工。
企業用工管理不規范,勞動時間長、工作環境差。用人單位平均用工時間長達10個小時,重活、臟活、難活、險活大都是農民工承攬,少數單位根本沒有安全保護措施,對農民工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
周德文(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目前在溫州享受勞動保障的外來務工人員所占比例很低,最多有30%的工人享受社會保障。
專家點評
王永昌:盡早建設“生活大國”
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理論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王永昌博士建議,加快推進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提高國民消費能力,從“民生”中要生產力,盡早實現我國從“生產大國”向“生活大國”,“制造大國”向“消費大國”的轉變。
王永昌說,建設“生活大國”,就是在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國家要著眼于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需要,通過加強政府公共服務,擴大公共產品供給,提高國民福利水平,促進國民經濟與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協調并進。這一階段的突出特征,一是獨立住宅、汽車、各種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普及化,二是社會結構的變化,包括新的中產階級形成、專業人員及白領職業隊伍迅速擴大、加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居住郊區化等。
王永昌認為,世界多數國家在向現代經濟社會結構轉型過程中,出現了成功轉型與停滯不前的兩種案例。西方發達國家在轉型中“福利國家”理念驟然強化。美國在上世紀大蕭條時期,通過羅斯福新政提高社會救濟、調整勞資關系、擴大內需,成功擺脫困境。反之,以巴西、阿根廷等為代表的拉美國家,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相繼達到或接近5000美元,此后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被稱為“拉美陷阱”。這些國家大幅度削減關稅,過度依賴出口,內需不足;國民收入結構不合理,輕視民生問題導致貧富差距過大,社會矛盾增多,城郊出現大量失地農民、貧民窟。
王永昌說,這些經驗教訓值得汲取。建設“生活大國”必須首先解決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從國民收入分配看,近十幾年來,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不斷下降,政府、企業比重不斷上升;從國民收入支出來看,我國投資率近十幾年來持續攀升,從“六五”到“十五”期間,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一倍;消費率卻持續下降并嚴重偏低,遠遠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從再分配調節來看,政府再分配中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社會保險繳款和收入稅,支出主要是社會福利支出。從1992年到2005年,政府再分配收入在任何一年都高于再分配支出,有的年份高出一倍以上,說明政府并未發揮再分配功能調節全社會收入分配結構的作用,政府再分配中籌集的收入,近一半用作與社會福利無關的用途。
王永昌建議,必須從民生出發建設“生活大國”、“消費大國”,改革國民收入分配體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打造橄欖形社會結構。在今后內需達到一定水平后,逐步降低出口退稅率,將用于支持出口、補貼外國消費者的錢用于支持消費、補貼國內消費者。
|